馬未都和王朔互揭老底,一個諷刺其倒騰古董的,一個炮轟其不厚道

馬未都和王朔互揭老底,一個諷刺其倒騰古董的,一個炮轟其不厚道

人這一生中,朋友不少,志向相投、互相打趣、互相揭短而不生氣的損友卻不多,而文化界就有這麼一對大名鼎鼎的損友。

馬未都與王朔從小在北京大院裡長大

,關係那都是茬架出來的。平日裡沒什麼規矩,可到了是非關頭,都是重義氣,守禮數的主兒。

像馬未都和王朔這樣的人在北京還有很多,他們有個統稱——

老炮兒

馬未都和王朔互揭老底,一個諷刺其倒騰古董的,一個炮轟其不厚道

京圈老炮兒

與普通老炮兒不同,儘管年輕的時候馬未都和王朔打打鬧鬧,但照樣不妨礙他們成為西裝革履出入豪庭的精英。

市井煙火與書生意氣兼而有之

,遇事既能堅守底線,又能成就大事,是老北京文化圈裡最具典型的高階老炮兒。

二三十年前的老北京胡同,就像一箇舊江湖的縮影,三教九流,雞鳴狗盜,臥虎藏龍,無一不有。

江湖義氣,是衚衕文化的一部分。作為衚衕裡土生土長孩子,馬未都和王朔從小就是跟院裡其他孩子打到大的。別看王朔現在塊頭挺大,小時候跟人一塊打架時,都是最“慫”的一個,

經常跟在馬未都身後

,被他罩著。

馬未都和王朔互揭老底,一個諷刺其倒騰古董的,一個炮轟其不厚道

馬未都與王朔的哥們兒義氣辨識度太高了,皇城根下的大氣、老炮兒閱盡千帆的從容,都凝結在他倆身上。這份北京老炮兒獨有的江湖氣,是別人怎麼也學不來的。

江湖氣,不代表不分時宜的莽撞,作為老炮兒當中高文化高智商的代表,馬未都與王朔他們那個圈子裡的人,現如今也都有了一些名氣,

既有藝術家的品味,又有江湖人的作風。

他們身上的風骨,是大多數人永遠學不來的。

馬未都和王朔互揭老底,一個諷刺其倒騰古董的,一個炮轟其不厚道

京城第一收藏家

許多人瞭解馬未都,不是從他那些傳奇人數的江湖事蹟,而是從一群品種繁多,性格各異的流浪貓開始。

這群流浪貓因為常年生活在馬未都的私人博物館裡——

觀復博物館

裡,所以跟隨博物館的名稱,被喚作“觀復貓”。它們常年在館內各處巡遊,是博物館盡責的“貓館長”。

在“貓咪”的帶動下,觀復博物館也一躍成為

時下年輕人追捧的"網紅"博物館,

越來越多的人為了一觀憨態可掬的“貓館長”而去博物館參觀打卡。

儘管很多參觀者“動機不純”,但博物館越來越多的人流量也在另一個方面實現著馬未都拿出私人珍藏創辦博物館,希望讓觀眾感受文物傳遞的精神故事的初衷。

馬未都和王朔互揭老底,一個諷刺其倒騰古董的,一個炮轟其不厚道

觀復博物館的名字出自《道德經》中的一句話,意味萬物迴歸本源,需要不斷重複地認真觀看。

而創辦這間博物館絕非偶然。上世紀90年代初,

馬未都就已經開始舉辦各類收藏品展覽

,但是沒有固定隊場所,文物在不斷的運輸過程中也容易造成損傷。

抱著把展覽固定下來的想法,馬未都開始著手創辦博物館的事宜。由於各種政策使然,直到1996年,觀復博物館才正式透過申請,成為我國第一傢俬人博物館,馬未都也因此被譽為

"京城第一收藏家"

對觀復博物館,馬未都傾注了大量心血,希望能夠藉著博物館,為所有收集來的文物藏品找到一個歸宿,為它們搭建一個安逸的家,供人們欣賞。

馬未都和王朔互揭老底,一個諷刺其倒騰古董的,一個炮轟其不厚道

觀復博物館裡的文物,都是馬未都在幾十年間從地攤小販到古董園子,一件一件淘換回來的。儘管他早年間在出版社做編輯時靠著藥材生意的副業,賺到了不少錢,但是他還是對於從攤販手裡“撿漏”古董這件事樂此不疲。

多年來,馬未都靠著對文物獨到的眼光及豐富的研究,

"撿漏"了不少瓷器

。曾經他就以300萬人民幣的價格賣掉了2000元人民幣“撿”來的一個唐代瓷器。

馬未都和王朔互揭老底,一個諷刺其倒騰古董的,一個炮轟其不厚道

近年來古玩市場混亂不堪,真假古玩充斥市場,馬未都也漸漸喪失了“撿漏”的興趣,便向王朔抱怨現在的生活過得太枯燥了,羨慕年輕人過得多姿多彩。本想換來一句寬慰,卻遭到王朔一頓諷刺,說他本就是一個倒騰古董的,自己心裡一點數都沒有。

在王朔眼裡,馬未都這些年也沒少做倒騰古董的事。身為多年的損友,也

一直無法理解馬未都對古董的迷之熱愛。

馬未都和王朔互揭老底,一個諷刺其倒騰古董的,一個炮轟其不厚道

千里馬與伯樂

王朔與馬未都既是損友,

又是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

。當年王朔經商不成反被騙,正是人生低谷最落魄的時候,無所事事的他開始嘗試寫小說,

不斷地投稿卻因籍籍無名而無人賞識。

那個時候恰逢馬未都在《青年文學》雜誌社當編輯,審稿時無意間翻開了他的作品,對他大為讚賞,更為他的才華拍案叫絕。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書籍大都是正經嚴肅的愛國主義教育文章,王朔大膽而赤裸裸的文字與當時的環境顯得格格不入。

馬未都和王朔互揭老底,一個諷刺其倒騰古董的,一個炮轟其不厚道

【萬卷】王朔文集全套6冊

¥

209

精選

購買

這樣的書本不應該出現在大眾面前,

惜才的馬未都力排眾議

,在《青年文學》頭版發表了王朔的《橡皮人》,這本觀點新穎、大膽前衛的書一面世,整個社會都震驚了。王朔的身價也水漲船高,

成為中國當代文壇最璀璨的一顆新星

馬未都和王朔互揭老底,一個諷刺其倒騰古董的,一個炮轟其不厚道

捧紅王朔不久,馬未都就辭去了編輯的工作,在文學圈內消失,開始四處遊歷“撿漏”古董的生活。

1990年,在中國文壇消失已久的馬未都,絲毫不在乎文人間的鄙視鏈,

與王朔共同擔任《編輯部的故事》編劇一職

,陪他做著被“正統文人”看不起的劇本編寫工作。

其中,《編輯部的故事》裡李冬青一角的原型正是馬未都。

馬未都和王朔互揭老底,一個諷刺其倒騰古董的,一個炮轟其不厚道

如今,王朔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不復曾經憑藉一本書就把嚴肅的文壇攪得天翻地覆的輝煌。

對於這個遠離名利場,從小廝混到大的損友,

馬未都依舊極盡嘲諷之能事

,曾在節目上吐槽過:“王朔文學能力在他們那個年代是最強的,他可以靠著細膩的文筆逼真地再現自己經歷過的事實。但是在朋友間的聊天中,他可以靠著細膩的心思把對話中的漏洞揪出來,寫一篇文章對此進行口誅筆伐,讓人挑不出錯相反還覺得挺有道理,這種事後”報復“的行為就顯得非常不厚道。”

這一連串的炮轟,王朔是好笑又好氣。

馬未都和王朔互揭老底,一個諷刺其倒騰古董的,一個炮轟其不厚道

作為多年的損友,

馬未都與王朔兩個人聊天經常都是互損模式

,說話經常都不給對方留情面。他們倆多年來的愛恨情仇也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別看兩人私底下鬥嘴鬥得不可開交,在大多數的公開場合中,馬未都卻從來不會吝嗇自己對王朔的讚美,這已經不單是友人間的“商業互吹”,更是對他才華的欣賞。

王朔也曾說過,大部分人不配他用真誠的感情對待,想必,馬未都應該屬於值得他用真心對待的小部分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