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目擊|溫哥華“鴨農”留洋記(上)

故事取材於坊間,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01

華人富豪,明的暗的,有很多。

但草莽出身、能上全球網際網路熱搜的,卻沒幾個。

江城大亨,明的暗的,亦很多。

也不知是江城的幸運,還是江城的不幸,早年間恰巧就出現了這麼一個人。

02

“江城”雖是臨江而城,但終歸是個小地方。這種“小”,不僅體現在縣城的格局上,更加反映在老百姓的心裡——找個鐵飯碗、討個好媳婦(丈夫),吃飽穿暖後,大多數人便無慾無求起來。

改革開放的浪潮,拍打到江城人心頭的時候,已是八十年代後期,那時間全國各地忙著“下海”,報紙上“造富”的故事屢見不鮮。

大多數江城的百姓,對這個時代的饋贈,似乎並不是特別得感興趣,依然沉溺在“公家單位、旱澇保收”的人生信條中。

至於那些新聞裡的、報紙上的傳奇故事,頂多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即便偶爾有那麼一兩個眼裡有光的青年,但只要一說起“下海創業”的話題,“公家單位”的父母便會劈頭蓋臉地將他們的熱情澆滅。

真正捨得把衣服脫了往海里跳的,本來身上就並沒有幾件衣服。

南京目擊|溫哥華“鴨農”留洋記(上)

03

“小胖子鴨不養了你啊知道?”石村的農婦一邊把剛撕好的青菜葉撒在地上餵雞,一邊轉身對斜坐在小木凳上的老漢道,“一開始在鎮上打打雜不是蠻好的嘛,跟著鎮領導混混,說不定以後還能有個前途,好高騖遠的ki(去)粉墨廠,好了包(吧),廠子倒的了,又到城裡隆(城裡頭)苦錢,錢是沒苦到,人是苦倒的了!”

“哎~書又沒讀好,能幹麼四(事)呢?有才吃才,無才吃力,去當搬運工,肯定苦哎。”老漢摸摸索索得從兜裡掏出了一支已經揉爛了的“大前門”,點著了——這根菸是前天路過大隊時村支書散給他的,放了兩天沒捨得抽。

他本想在一個重要的時刻,比如——吃完晚飯鄰居們乘涼、拉家常時再點燃這根菸,但放在兜裡盤來盤去,已經軟塌了,十分遺憾沒有“風光”得起來。

“要我說吧,那時候回來養鴨子也不是壞事。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吃的就是這碗飯!”老漢猛嘬了一口香菸,似乎擔心浪費——哪怕是一縷煙氣,剛從嘴裡吐出來又全部吸進了鼻子裡,嗆得咳了起來,“老太婆哎,表講人家後生的事了,我們煩煩自己家的神算了,都是親戚裡道的,傳出去說我們講人家閒話不好聽!”

的確,這小小的村莊本就只有三四個姓氏,說到底都是不出五服的親戚。

“那他馬上準備“個四”(幹什麼事)啊?”老漢眨了幾下眼睛,自己反倒好奇了。

“不是你叫我表講了蠻,不告訴你!”老太婆把籃子放到雞圈上,轉身走了。

南京目擊|溫哥華“鴨農”留洋記(上)

04

不久後,縣城裡一家名為“香格里拉”的飯店開張了,在那個教育普遍落後,且資訊尚不發達的年代,江城的老百姓,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認為“香格里拉”僅是一家飯店的名字。

飯店的老闆,肥頭大耳,人送外號:“胖子”——天生一副食客的模樣,讓人看了就想嚐嚐他家的菜——倒底是什麼樣的味道能把他養得這麼胖。

要說生意火爆吧,那也是後來的事,開業初期僅僅能維持生計,直到一天,店裡來了兩位油頭粉面、西裝革履的顧客,身後還跟著一個看起來時髦卻比前面二位土氣得多的人。

南京目擊|溫哥華“鴨農”留洋記(上)

05(預告)

那三人進得門來,只找了一個偏僻的桌子,其中一人隨手將懷裡的“大哥大”擺在了桌上,另一人卻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個巴掌大小、扁扁方方的小盒子,放在一旁。

碼字不易,期待打賞。

南京目擊|江城軼事——溫哥華“鴨王”留洋記(中)

溫哥華“鴨農”留洋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