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瞭解孔子,你會錯過很多。

孔子的偉大,在於他為我們思考了幾乎所有人生的苦惱和問題,給了我們儘量恰當的答案。不走極端,而是中庸。中庸到極致,也就是合適到極致。追求仁,是每個人應有的追求,也是讓自己更幸福的追求。做到最後,當你和仁合二為一的時候,就能做到孔子的“從心所欲不逾矩。”

不瞭解孔子,你會錯過很多。

孔子15歲有志於學,三人行必有我師。走進太廟,每件事都詳細詢問。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30歲的時候,已經有很多年輕人跟著他學習了。

一生弟子3000,身通六藝者72人。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論語中提及的弟子有22人,至少9人擔任重要官職。3人擔任過季氏宰(季氏家族裡的主管),這是當時魯國不靠世襲而能獲得的最高官職了。孔子像蘇格拉底一樣,並不親自著書立說,他的言論被記載在《論語》當中。

孔子很喜歡當官,一直想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公元前501年,孔子被任命為中都令,據說只花了一年就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隨後被提拔為司寇(司法部長)。

55歲時,孔子因為沒有收到祭祀後的胙肉,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包括齊、衛、宋、陳、蔡,拜見了很多國君和大臣。一直沒有被任用,而且還經歷了大量的危險和困苦。

68歲時,孔子回到魯國,此時他的學生已經在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69歲,兒子孔鯉去世,70歲最欣賞的學生顏回去世,72歲最愛他的學生子路被殺,73歲孔子去世。

孟子84歲去世,所以中國人說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可見人們是多麼崇拜孔孟。

不瞭解孔子,你會錯過很多。

子貢談孔子

孔子去世後,有一次有個叫做叔孫武叔的人在朝庭上對人說:子貢其實比孔子還要優秀。

子貢一聽,立刻迴應道:

拿房屋的圍牆來比喻吧,我家的圍牆只有肩膀高,誰都可以看到房屋的美好。我老師孔夫子的門牆卻有幾丈高,那些找不到大門進去的人就看不到他那宗廟的雄偉、房舍的多種多樣。能找到大門的人可能不多吧。

像叔孫武叔這樣的人就屬於找不到大門的。他這樣說也就不奇怪了。

孔子死後,弟子普遍結廬服喪三年,三年期滿,灑淚而別。

子貢一個人留在墓前,又服喪三年。

這簡直難以置信,一群風華正茂的男子,放棄事業,為了一個不是雙親、不是神,甚至不是一個很有社會地位的人守墓。

的確,在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們就突然消失在了歷史的記載中。

人為什麼要學習?

孔子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孔子說自己就不是生而知之的人,“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入太廟,每事問。就有人說:誰說鄹人之子知禮?入太廟,每事問。

孔子聽到這話,說:“是禮也!”(這正是禮啊!)

孔子另一個好學的重要特徵,就是從不害怕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自我改正。

當有人指出孔子的錯誤時,孔子說:

“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地去思索,結果沒有益處,不如去學習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