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戲盛典 直播預告|湖北省摺子戲專場

百戲盛典 直播預告|湖北省摺子戲專場

百戲盛典 直播預告|湖北省摺子戲專場

劇種簡介

鄖劇

鄖劇是以十堰(原鄖陽地區)方言為舞臺語言,匯聚十堰地方戲曲、皮影戲、曲 藝三大品種音樂等元素為一體的地方戲曲劇種。

主要聲腔有平腔、苦平、筒子調、八 岔子、三絃調等,並融合十堰民歌小調及武當道樂。現流行於湖北十堰市及周邊地區。 上世紀70年代,原鄖陽地區的戲曲工作者首次集鄖陽地方小戲曲、曲藝、民歌之 大成,探索性地創作了《洪江激流》這出大戲。2014年,在創作新編歷史劇《均州舊事》 時,提出“鄖劇”之名。2017年,文化部將鄖劇列入全國地方戲曲劇種名錄。 主要劇目有《洪江激流》《均州舊事》《風雨塔燈巖》《黃連花開》《坎子山的脊樑》等。

劇目: 《白蛇傳·遊湖》

單位:

湖北省十堰市藝術劇院

恩施燈戲

恩施燈戲,現流行於湖北省西部的恩施、利川、宣恩、咸豐、建始、來鳳等縣市, 以恩施白楊坪鄉羊角壩一帶的“羊角燈戲”最具代表性。恩施燈戲源於川東燈戲,清代 乾隆年間由四川流入恩施,1955年定名為恩施燈戲。

恩施燈戲唱腔音樂主要由正腔和小調組成,正腔類唱腔包括本腔、七句半、一字 板、悲腔、神狗調、四平調、辰河調等,均屬板腔體,其中本腔是基本腔調,使用最多。小調多來自鄂西南的燈歌小調,有【迎客調】【溜溜調】等。 恩施燈戲的腳色行當主要有小生、小旦、小丑三種,由於角色小、戲小、班社小, 對服裝、道具、舞臺均無嚴格要求,可隨時隨地演出。

現儲存各類劇目112個,均為單本摺子戲,精巧簡練,通俗易懂,寓莊於諧。有《山 放羊》《雙拜壽》《吳豆拜年》《落店招親》《大說媒》《小說媒》等。

2008年6月14日,恩施燈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劇目:《雪山放羊》

單位:

恩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展演中心

鍾祥梁山調

鍾祥梁山調,是四川梁山燈戲“胖筒筒調”與荊門東寶、鍾祥等地的民間歌舞、小 戲融合而形成的劇種,現流行於湖北鍾祥、荊門以及襄陽、十堰、荊州部分地區。

梁山調唱腔有本調、陰調、趕八板、大字板、小字板等曲調。本調為“當家腔”, 使用最多。男女分腔,上下句式。其組腔形式有半句子、整句子兩種。趕八板又稱“板 半半板”,多用於小旦、小丑演唱。大字板、小字板為醜行專用腔。陰調多用於劇中 神仙鬼魂演唱。梁山調具有板式豐富、生旦分腔、真假嗓音結合等特徵。旦行、生行的基本唱法 為邊本音,即真假嗓音結合。生、旦、淨道白為湖廣韻,醜行道白則用東寶、鍾祥方言。伴奏分文場、武場兩類,文場伴奏的主胡是甕胡,兼有笙、笛、三絃等;武場伴奏有板鼓、 堂鼓、鑼、鈸等。梁山調演出劇目多達150餘個,多以勸人為善、鄰里和睦等為主題,民間有“良善調” 的美稱。

代表專案有《轅門斬子》《新婚衣》《描容》《打蘆花》《蘆林會》《趕子放羊》《朱 氏割肝》《胡迪罵羅》等。

2007年6月,梁山調入選湖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劇目:《背靈尋夫》

單位:

荊門市藝術劇院

恩施儺戲

恩施儺戲是民間驅鬼逐疫、酬神還願的祭祀儀式吸收融合花鼓戲等戲曲音樂、表 演,逐漸戲曲化而形成的劇種,又稱儺堂戲、土地戲、壇儺等,現流行於鄂西南鶴峰、 五峰、來鳳、咸豐、宣恩、恩施、巴東、建始等縣市。

恩施儺戲由紅土儺願戲和三岔壇儺組成。紅土儺願戲約在清末傳入,現存於漆樹 坪和大河溝。紅土儺願戲由還儺願和演儺戲兩部分組成(民間稱為“正八出”和“邪八 出”)。還儺願一般完成八出法事甚至更多,如《發功曹》《迎神》《土地招兵》《報卦》《請 神邀罡》《立標》《勾願》等。“邪八出”即指演出儺戲。恩施儺戲儺面具製作成就尤為 突出,為湖北獨有,近百個面具每個都與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密切相關。

恩施儺戲唱腔分正腔和小調兩部分。正腔類諸種腔調多按行當賦名,如生腳腔、 旦腳腔等,或按所扮角色冠稱,如姜女調、梅香調等。曲調上下句,反覆演唱,無絲 弦託腔,僅鑼鼓伴奏、人聲幫腔,統稱“打鑼板”,又名“儺戲腔”。小調多作插曲使用, 如【扯扯調】【梳妝調】等。 表演行當分為生、旦、淨、醜四行,劇目分大戲和小戲。大戲稱為“三本半戲”,有《鮑 家莊》《反五關》《青家莊》和《打金銀》(半本戲)。小戲有《瞎子鬧店》《瞧像》《雙怕婆》等。

2008年6月14日,恩施儺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劇目: 《鮑秀英招親》

單位:

恩施市紅土鄉“恩施儺戲”傳承培訓基地

湖北堂戲

湖北堂戲也稱踩堂戲,因多在堂屋演出而得名,現流行於鄂西南巴東、建始、五峰、 興山、秭歸、神農架等地。

堂戲唱腔有大筒子腔、小筒子腔以及一些雜腔小調。大筒子腔有四平、南腔、怪腔、 陰調等,用較大的四胡(或二胡)伴奏,唱腔糅合了當地花鼓調、薅草鑼鼓、竹枝歌等 民間曲調。小筒子腔主要有南路、北路,板式有一流、二流等,用小筒胡琴伴奏,與漢劇、 南劇、湘劇以及川東的燈戲有相近之處。唱腔調門很高,多用假嗓演唱,旋律起伏大, 節奏有快有慢,拖腔很長。

堂戲劇目大多是歌頌忠臣良將,伸張正義,以及追求個性解放或婚姻自由等內容 的傳統劇目,有《滾花燈》《南山撿子》《磨房產子》《四將爭親》《轅門斬子》《陳士 美不認前妻》《徐庶過江》《唐僧出世》《董永招親》《平貴回窯》等,以及現代戲《白毛女》 《紅色娘子軍》等。

2007年,堂戲被列入湖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劇目: 《寇準試妻》

單位:

巴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演中心

鄖陽花鼓戲

鄖陽花鼓戲是鄖陽地區特有的地方戲曲劇種,它是荊、襄一帶流行的梁山調、陶 腔、花鼓小調溯漢水而上,在鄖陽山區衍變發展而形成的劇種。現流行於鄂西北十堰 市鄖陽區、丹江口市、鄖西縣、竹山縣、房縣等地。

鄖陽花鼓戲的唱腔音樂主要有琴子腔(梁山調)、八岔腔(打鑼腔)、彩腔等。琴 子腔正腔板式有慢板、二流、飛板等,演唱時,生、旦行尾腔用假嗓,高八度落音;老生、 醜行則用本嗓,平唱落音。八岔腔的聲腔與其他花鼓戲相似。鄖陽花鼓戲的打擊樂也極為豐富。鄖陽花鼓戲中,琴子腔的劇目多為梁山調劇目;八岔腔的劇目以花鼓戲演出的劇 目為多。

彩腔的劇目多為一戲一腔的生活小戲,如《站花牆》《賣翠花》《小兩口頂嘴》《二 杆子招工》等,鄉土氣息濃厚。

2007年,鄖陽花鼓戲被列入湖北省級非物質遺產名錄。

劇目:《罷宴》

單位:

十堰市鄖陽民俗文化展演中心

湖北柳子戲

湖北柳子戲,是土家族戲曲劇種,也稱陽戲、梁山調,又稱楊花柳、柳子腔。湖北 柳子戲源於四川梁山調,大約在清道光年間,梁山調傳入恩施與當地民間音樂和語言 相融合,逐漸演變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小戲。現主要流傳於湖北五峰縣和鶴峰縣走馬、 五里、鐵路等鄉鎮,及湘西北毗連一帶。

湖北柳子戲唱腔通常稱楊花腔或柳子腔,主要腔調有正宮調、八字調、蛤蟆趕釣 調(狗撕羊)、陰調(幽冥調)、悅調等,另有少量小調。板式有一流、二流等幾種, 主奏樂器是大筒胡琴。特色唱腔有“銅關調”,也稱為悲腔或苦腔。 湖北鶴峰縣過去屬 容美土司轄地,“銅關調”之名源於容美土司的經濟重鎮銅關。演唱難度大,主腔有兩種唱法:一種是本嗓唱,尾音不翻高;一種是真假嗓結合唱,尾音翻高八度。兩種唱 法並用,以後者為主。 湖北柳子戲原屬民間三小戲,角色行當只限小生、小旦和小丑。後受大戲影響, 也有淨角,但只扮山大王、神將等。生、旦、醜行概以真假嗓結合演唱,唱腔的句逗、 句尾多用翻高八度的假聲,落音時略為下滑。根據人物的年齡、身份、情緒差異,其 假聲運用的多寡,曲調表演的繁簡又有所不同。

主要劇目稱“三打”“三殺”,即《打金銀》《打蘆花》《打倉救主》和《侯七殺母》《曹 安殺子》《宋江殺惜》,另有《御河橋》《三拜花堂》等。新創劇目有《路遇》《十八相送》《百 善孝為先》等。2007年6月,湖北柳子戲被列入湖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劇目: 《打倉救主》

單位:

鶴峰縣文化館

2020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日程表

百戲盛典 直播預告|湖北省摺子戲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