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乎說易六十五:未濟

易乎說易六十五:未濟

易乎說易六十五:未濟

未濟】

夫易之為道,窮則變,變則通。而以未濟終者,亦物不可窮也。《序卦》曰: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未濟卦,坎下離上。辭曰: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未濟”者,未能濟渡之名也。未濟之時,小才居位,不能建功立德,拔難濟險。若能執柔用中,委任賢哲,則未濟有可濟之理,所以得通。汔者,將盡之名。小才不能濟難,事同小狐雖難渡水,而無餘力,必須水汔,方可涉川。未及登岸,而濡其尾,濟不免濡,自然無所利。此所以示者,既有既濟,必有未濟,以物本不可窮盡故也。既有未濟,必當既濟,以先之既濟,原從未濟而濟故也,是以有亨道焉。然未濟而欲求濟,須老成,須決斷,須首尾一致。倘如小狐之汔濟而濡其尾,則無所利矣。

未濟卦《彖》曰:“未濟,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無攸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所言柔而得中者,不違剛也。剛柔相應,納剛自輔,故於未濟之世,終得亨通也。小狐不能涉大川,須汔然後乃能濟。處未濟之時,必剛健拔難,然後乃能濟,汔乃能濟,未能出險之中。故小狐雖能渡而無餘力,將濟而濡其尾,力竭於斯,不能續終,險難猶未足以濟也。濟未濟者,必有餘力也。以其不當其位,故即時未濟;剛柔皆應,是得相拯,是有可濟之理。此所以示眾生者,凡君子皆能見其遠者、大者,小人惟見其小者、近者,所以見易而輕犯之,遇難而退,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是為剛柔不應也。故易以未濟之誡而警眾生,足見其意也。

未濟卦《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火在水上,不成烹飪,未能濟物。君子見未濟之時,剛柔失正,故用慎為德,辨別眾物,各居其方,使皆得安其所,所以濟也。

火性炎上,水性潤下,雖復同體,功不相成,所以未濟也。故君子慎辨物宜,居之以道,令其功用相得,則物鹹濟矣。故辨物如火之明,居方如水之聚。又水火異物,故以之辨物,使物以群分。水火各居其所,故以之居方,使方以類聚也。上下方安其位,而不樂於進取,則君子慎靜其身,而辨物居方,以待其會。

所以物之性不可不辨,方之宜不可不居。如水能制火,亦能滅火。火能濟水,亦能竭水。又水火皆能養人,亦皆能殺人。以例一切諸物無不皆然,辨之可弗詳明,居之可弗斟酌耶。此所以示眾生者,物皆兩性,明其性而辯其用,方不至害。而能明物辯性者,德也,所以用慎為德者,君子也。

未濟卦初六曰:濡其尾,吝。初六處未濟之初,最居險下,而欲上之其應,進則溺身,如小狐之渡川,濡其尾也。言始入於難,未沒其身。進不知極,已沒其身也。然以陰處下,非為進亢,遂其志者也。困則能反,故不曰兇。不能預昭事之幾萌,困而後反,頑亦甚矣。以陰居下,當未濟之初,未能自進,故有濡尾之象而至吝也。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極也。未濟之初,始於既濟之上六,濡首而不知,遂濡其尾,故曰“不知極”也。濡其首猶不反,至於濡其尾,不知紀極者也。然以陰處下,事在已量,而必困乃反,頑亦甚矣,故曰“吝”也。此所以示眾生者,危象已現,則當知險而返,不可強進也。所謂知難而退,是為知者;知難而進,是為勇者。有智無勇是為殆,有勇無智是為魯。殆則無功,魯則危命耳。故易之未濟示眾生者,智勇相濟也。

未濟九二曰:曳其輪,貞吉。九二居未濟之時,處險難之內,體剛中之質,經綸屯蹇,任重憂深,是言其勞也。靖難在正,然後得吉,而居柔得中,自止而不進,故有曳其輪之象。所以九居二非正,而得為下之宜則正也,故曰貞吉。

《象》曰:“未濟徵兇”,位不當也。九居二,本非正,以中故得正也。所以見九二失位而稱貞吉者,位雖不正,以其居中,故能行正也。故未濟九二剛而不過,以此曳輪而行,得濟時之正道者也。由其在中,故能行正,可見中與正本為一理也。此所以示眾生者,守中正而行,雖有靖難,仍得其吉。此易之忠告之辭,讀易者當知其理也。

未濟卦九四曰: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居未濟之時,履失其位,所以為悔。但出險難之外,居文明之初,以剛健之質,接近至尊,志行其正,正則貞吉而悔亡。正志既行,靡禁其威,故震發威怒,用伐鬼方也。然處文明之初,始出於險,其德未盛,不能即勝,故曰“三年”也。九四既克而還,必得百里大國之賞。然九居四不正而有悔,勉而貞則吉而悔亡、戒之也。故以不貞之資,欲勉而貞,非極其陽剛用力之久不能也。所以為伐鬼方,三年而受賞之象。

《象》曰:“貞吉,悔亡”,志行也。九四失位而得“貞吉悔亡”者也,以其正志得行,而終吉故也。故已出其險,則伐亂之志可行也。然濟時本隱居所求之志,今得志行之,所以有悔亡者。此所以示眾生者,守正而志行,雖處險而能得其貞吉,所以為正之要,是為自貞也。

未濟卦六五曰: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六五以柔居尊,處文明之盛,為未濟之主,故必正然後乃吉,吉乃得無悔也。故以柔順文明之質,居於尊位,付與於能,而不自役,使武以文,御剛以柔,斯誠君子之光也。然付物以能,而不疑也,物則竭力,功斯克矣。以六居五,是為周公攝政之象也,制禮作樂,復子明辟,天下乃明其道,乃信其誠。所以未濟卦六五乃以六居五,本非貞也,然得文明之主,居其中而應剛,虛心以求下之助,故得貞而吉。所以離體光明,故又有君子之光而有孚之象,其吉可知也。

《象》曰:“君子之光”,其暉“吉”也。暉者,光之散也。光出於形之表,而不以力用。君子之廣大者也,此君子之光也。故其暉交映,天下仰之,其吉可知矣。此所言君子之德,光暉著見,然後乃得吉也。所謂日光曰暉,言如日光之盛也。六五乘承應皆陽剛,君子相助為理,故曰其暉。此所以示眾生者,居尊位而具文明之質,虛其心而顯君子之德,是以能得其吉之盛也。所謂以武服人,人必以武抗之;以勢服人,人必以勢反之;以禮服人,人必以禮待之;以德服人,人必以德隨之。故易之所謂君子之吉者,德之服也。

未濟卦上九曰:有孚於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上九居未濟之極,則反於既濟。既濟之道,則所任者當也。所任者當,則信之無疑,故得自逸飲酒而已。既得自逸飲酒,而不知其節,則濡首之難,還復及之。所以濡首之難及之者,良由信任得人,不憂事廢,故失於是矣。所以上九之謂首,“濡其首”者,可濟之時也;若不赴其節,飲酒於可濟之時,則信我者失是時矣。

《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君子之於天下也,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苟一任享太平樂,而無競業惕厲之心,如飲酒而濡其首,則其必失今日此樂,以彼不知節故。節者,如天地之四時必不可過,亦謂之極。上九剛信太過,故云亦不知節。知極知節,則未濟者得濟,已濟者可長保矣。此所以示眾生者,知節則能隨時以取中矣,能取中而懷德,居安思危,居存警亡,居治防亂,則知其節而不妄,故能長久。若縱情妄樂,雖勢盛也終必覆,正如商紂縱酒淫穢,終失其勢而。讀易者當解易之諄諄以告,不可易逸也。

易乎說易六十五:未濟

【終說】

所以似天地者,用易道以盡其性而已。天地之道,智仁而已。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俗人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所謂君子之道者,即一陰一陽之道也。

故曰陰陽不測之謂神!聖人假易書以明道,假卜筮以顯其神,使人體易,即以法乎天地。故易者,天地也,聖人以一而已矣。此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易之故也。

故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洛者,神授也,聖人據而得易也。噫,吾今說易至此,所言何?所述何?吾自不知其意也,讀此說易者,亦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天地之道,乾坤之法,皆在一念之間也。故讀易者,或見其義,或知其誡,或警其示,或得其所教,亦一念之間耳。故吾一念之間,說易至此。今日亦在一念之間,此說易可止矣。

故易乘說易,至此而結。

易乘

2016年9月21日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易乘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