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魏永康不是傷仲永的案例

近日傳出訊息,“神童”魏永康已於11月9日突發疾病去世。

魏永康

1983年生於湖南華容縣,據稱4歲學完初中課程,8歲進入縣重點中學讀書,13歲以高考602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成為當時湖南省年齡最小的大學生,17歲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錄取,碩博連讀。2003年,據稱因欠缺生活自理能力,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

退學回家後,魏永康經歷了一段時間消沉,最終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其妻曾在媒體中表示,魏永康早已從木訥的“神童”變成懂得生活的丈夫。

“神童”魏永康不是傷仲永的案例

不少自媒體網民評論此事,紛紛提到王安石的《傷仲永》。

《傷仲永》是怎麼寫的?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寫詩,可以算個技能,但也不影響國計民生。

神童寫詩,看起來有價值,但對於看客而言,跟聽相聲看雜耍也沒有本質區別。

《傷仲永》中,批判的是這個父親拿神童寫詩作為一種賣藝節目,不讓方仲永進一步學習。

魏永康的父母則不然,努力讓孩子學習。

8歲上中學,13歲上大學,雖然自己的智力必不可少,但如果沒有父母和當地教育部門管理人員的支援,怕是很難脫離常規制度的束縛。

所以,

魏永康的父母絕對不是方仲永的父母,《傷仲永》的指責挨不上。

“神童”魏永康不是傷仲永的案例

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公開的說法是因缺乏自理能力。

然而自理能力到底是什麼能力?

有人說自己的房間從不打掃、大冬天穿單衣拖鞋往外跑、不會跟同學交流交往……這些事情恐怕不構成退學的理由。

光顧看書忘記上課、忘記考試、忘記寫畢業論文。這才是關鍵。

上課和考試的時間相對集中,你說忘了一次兩次也可以理解。

而畢業論文可是有幾個月甚至超過一年時間去準備的,你能說忘了?

想不出來怎麼寫,恐怕才是真相。

小學的內容都是比較固定的,邏輯也相對簡單,記憶力有相當大的影響。

越往中學大學階段走,複雜程度越高,知識量也越多。

4歲學完中學課程我是不太信的,不過即使真的4歲學完中學課程,到20歲學不動研究生課程也正常。

而論文是應當有一定程度的創新的,雖然某些學校碩士論文可以寫綜述,但某些學校要求更嚴,況且他是碩博連讀,畢業論文應該按博士標準。

據說魏永康之母經常說自己也反省了,說讓兒媳婦給孫子做生活教育,自己給孫子做文化課教育……以此看來,魏永康之母並非只在生活上包辦,而是在學習上也長期灌輸督促,但到了大學研究生,實在沒法灌輸了,而過於嚴厲的督促會讓人覺得不是為了自己努力,只是為了應付督促者,當督促者不在身邊時自然也樂得磨洋工。

“神童”魏永康不是傷仲永的案例

我推測,也許這個神童本來也只是中上,只是從小被強迫灌輸了一大堆東西,雖然以他的智力可以透過中考高考考研,但最終還是難以應對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厭學情緒嚴重,最後考試和論文都逃了,為了維護“神童”的面子,宣稱是自理能力不足。

真正的天才,差不多隻要識了字,後面的都可以看書自學。

建議想當神童家長的人們讀讀《種樹郭橐駝傳》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雲。

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