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酒駕”,“藥駕”同樣危險

息施敏吃了可以喝酒嗎

前言

:大家都知道,“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說起“

酒駕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很危險的,但是你知道嗎?

有些藥吃了也

不能

開車!

藥駕”和“酒駕”一樣危險!!!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和藥學專家臨床經驗,有七大類藥物會對駕駛產生影響,它們分別是:

抗組胺藥、抗抑鬱、焦慮類藥、鎮靜催眠類藥、解熱鎮痛藥、抗高血壓藥、心臟病用藥以及降血糖類藥。

其中,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抗過敏藥就包含在其中。尤其到了季節交替的時候,正是過敏性疾病的多發期,不少患者為了緩解症狀都會服用一些抗過敏藥物。

今天,我們來說說,7大類藥物之首的感冒類藥物——抗組胺藥,服用這類藥物後,該不該開車?能不能開車?

目前,抗過敏藥物有三代,各有不同的優缺點。

常用的

第一代抗組胺藥物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撲爾敏)

等,是20世紀30年代末研製成的藥物,應用歷史長,也最為大眾熟悉。該類藥物一天需服用多次,不過該藥物會產生頭暈、嗜睡等不良反應,為了安全,不應在車輛駕駛期間使用。其中以苯海拉明和異丙嗪最為明顯,因此藥品說明書上也告誡駕駛員或高空作業者工作期間不宜使用這類藥物。

為克服第一代抗組胺藥物的不良反應,

第二代抗組胺藥物

應運而生,

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阿司咪唑(息斯敏)、阿伐斯汀(新敏樂)、左卡巴斯汀(立復汀)及咪唑斯汀等。

該類藥物一天服藥次數少,嗜睡作用輕或幾乎無嗜睡,無口乾,起效快,作用強,是目前抗過敏治療的首選。

第三代抗過敏藥

是第二代抗過敏藥的代謝產物,主要包括

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地氯雷他定等

,這一類藥的研發定位是希望中樞系統的不良反應小於第二代,價格較高。

臨床藥師建議:

駕駛員在服用第一、第二代抗過敏藥後,

8~12

小時內不要開車哦。

該類藥物

最好晚間服用

,如果白天服用,應在家休息,特別是駕駛員,千萬不要駕駛汽車,如果老年人服用,不宜自行上街以免跌倒。

申明

:本文轉自西安市中心醫院

堅持科普,希望醫生和患者少走彎路,疾病得到儘早診治!

如果您對此話題感興趣,歡迎留言和轉發。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趙桂憲大夫:cactus20150101)和影片號(神經內科趙醫生),獲取更多科普知識。

趙桂憲

,臨床醫學博士,2000年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院。2008年博士畢業於福建醫科大學,2008年至今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工作,長期工作於臨床一線,

擅長“中樞神經系統多發病變的診斷和鑑別診斷”,專長多發性硬化、視神經脊髓炎、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病變的等中樞神經系統免疫性疾病,

同時進行多發性硬化(MS)的臨床及科學研究,對周圍神經病和神經遺傳變性病也有一些自己的體會。

除了“酒駕”,“藥駕”同樣危險

如何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