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那些假壺了,這裡有好壺,館藏茶壺(十五●完)

這一篇是館藏茶壺系列的最後一篇,一路看下來,感觸還是挺深的。茶壺雖小,卻真實的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大體感受到了那個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這個系列其實初衷僅僅是吐槽一下現在紫砂壺的泛濫,觀古參今讓大家在買壺的路上少走些彎路,沒想到收穫這麼大。而對於現今的紫砂壺,仁者見仁吧,從工業進步的角度講,確實是比從前的東西好太多了,無論從精緻程度還是顏色效果。不過我們的好好想想,我們為什麼要用茶壺來喝茶?別的器皿難道就不能了嗎?千篇一律的造型,死板呆滯的茶壺是我們要的嗎?一把茶壺除了使用上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能帶給我們一種趣,脫離了這點,再精緻又有什麼用呢?現在的茶壺始終就在使用這個層面上使勁,工是越來越細,造型是越來越難,可又有幾把讓人一看就覺得舒服的呢?弄不出趣,就把大家往泥料上引,各種說法,各種手段,不可笑嗎?從這些館藏茶壺來看,手工,泥料就從來都不是第一位的。接下來我們看第一把壺,道光時期的。

別看那些假壺了,這裡有好壺,館藏茶壺(十五●完)

淘陶記-宜興窯玉麟款紫砂覆鬥式壺

宜興窯玉麟款紫砂覆鬥式壺,清末,高7。5釐米,口徑5。7×5。7釐米,底徑9。8×9。8釐米。壺呈上小下大覆鬥式,平底四方委角形。壺身鐫刻篆書“子孫宜”三字。底鈐篆書“玉麟”印章款。薑黃色砂泥,滋潤細膩。

別看那些假壺了,這裡有好壺,館藏茶壺(十五●完)

淘陶記-宜興窯玉麟款紫砂覆鬥式壺頂部

此壺造型方中有圓,給人以剛中帶柔的感覺。

“玉麟”指黃玉麟(1842—1913年),清道光、咸豐年間的制壺名家,善制掇球、供春、魚化龍壺諸式,所制砂壺精巧而不失古意。

道光時期的僅此一把,下面我們接著看咸豐時期的。

別看那些假壺了,這裡有好壺,館藏茶壺(十五●完)

淘陶記-宜興窯紫砂行有恆堂刻詩句圓壺

紫砂行有恆堂刻詩句圓壺,清咸豐,高7。2釐米,口徑6。1釐米,底徑6。1釐米。壺身圓球式,直頸,平蓋,曲流,圓柄。壺之蓋、口結合緊密,嚴絲合縫。砂泥呈深紫色泥,光滑細膩。柄下鐫刻“吉安”二字。壺腹刻行書四言詩:“挹彼甘泉,清泠注茲。先春露芽,一槍一旗。烹以獸炭,活火為宜。素甌(ōu,杯子)作配,斟斯酌斯。”落款“咸豐壬子冬行有恆堂主人制”。鐫“定邸清賞”印章款。

別看那些假壺了,這裡有好壺,館藏茶壺(十五●完)

“咸豐壬子”為清咸豐二年(1852年)。“行有恆堂”為清代皇親載銓專用的堂名款,載銓主要活動在道光、咸豐時期,著有《行有恆堂集》。接下來是光緒時期。

別看那些假壺了,這裡有好壺,館藏茶壺(十五●完)

淘陶記-宜興窯冰心道人款紫砂圓壺

宜興窯冰心道人款紫砂圓壺,清光緒,高13。2釐米,口徑8釐米,足徑6。5釐米。壺體為球形,半球形蓋,圓珠鈕。口、蓋扣合緊密。腹一面刻繪山石花卉,另一面刻繪變體篆書詩文,落款為“右兄光毅銘,歧陶摹古並鐫。”蓋內與壺底分別鈐篆書“壽珍”、“冰心道人”印款。砂泥呈鐵褐色,包漿細潤。壺體造型圓潤豐滿,渾厚穩重。“壽珍”即程壽珍。下面是最後一把茶壺,宣統時期的。

別看那些假壺了,這裡有好壺,館藏茶壺(十五●完)

淘陶記-宜興窯匋齋款紫砂扁壺

宜興窯匋齋款紫砂扁壺,清宣統,高6釐米,口徑5。3釐米,底徑9。4釐米。壺扁罐形,平口,腹上收下斂,小直流,環柄,平底。平蓋陷於壺身,圓柱形鈕。蓋內刻篆書“匋齋”、“寶華庵制”印章款,壺底鈐篆書“宣統元年月正元日”款。深薑黃色砂泥。造型新穎獨特。

別看那些假壺了,這裡有好壺,館藏茶壺(十五●完)

淘陶記-宜興窯匋齋款紫砂扁壺蓋內

別看那些假壺了,這裡有好壺,館藏茶壺(十五●完)

淘陶記-宜興窯匋齋款紫砂扁壺底部

“匋齋”指端方(1861—1911年),號匋齋,堂號“寶華庵”。清末湖廣總督,金石學家。一生嗜好金石書畫,對紫砂器尤其喜愛。根據端方的生卒年可斷定凡帶有“匋齋”、“寶華庵”款的紫砂壺的製作時間上限不早於光緒元年(1875年),下限不晚於宣統三年(1911年)。

以上茶壺是故宮博物院展示的全部紫砂胎茶壺,經過簡單的分類,希望能給各位看官一點收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