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讀透一本書

有一天早起,我突發奇想,想知道家裡到底有幾本書。

怎樣讀透一本書

不多,可也不少。大小書架一共十個,想一本本數是不太現實的。

好在我聰明,找到一個軟尺,分別在三個不同的書架隨機量好一米的距離,然後數一米的書架可以擺多少本書。結論是一米的距離平均放書62本。

然後我測量了一下書架總的延長米,30多米,這樣算下來,大概是2000本。

這兩千本書,我最熟悉的是《紅樓夢》、《金庸全集》。熟悉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不用看了。我有三種不同版本的紅樓夢,全都借出去了,當我想看的時候,就坐在那一動不動的想,想書裡的情節、對話,一幕幕活色生香,在心裡聽到林妹妹說話,就不自覺的笑出聲來(真正幽默的女子除了林妹妹實在是不多啊)。

怎樣讀透一本書

有時候也會安排金庸筆下的人物來個串聯,不知道韋小寶遇見霍青銅,會吃幾鞭子?郭靖和蕭峰,該是多麼惺惺相惜的一對好漢。風清揚應該是看不上黃老邪吧,哈,這麼想總是很痛快。

不過,大部分的書,是沒有那麼熟悉的,讀是讀過,但是也只是讀過而已。就像認識一個隔壁班的同學,知道他的樣子而已。

當然,還有一小部分書,沒拆封。仰慕它,所以買回來,佔有著,但是有沒有那麼急切的想讀,日久蒙了塵,有種讀過了的錯覺,唉,果然是書非借不能讀也。

終究是想好好讀透的。好似一個作業沒完成就睡覺的小孩兒,心裡不太踏實。

怎樣讀透一本書

年前報了課,學習讀書。

實踐證明,學習是有用的,有效的,有必要的。

本來我也是讀書非常快的人,實在是從小打下的童子功,再加上年深日久的修煉,感覺也是快成精的了。在書店裡,女兒要的書我習慣先過一遍,小小簡單的一本,十萬字,15分鐘看完,不用任何技巧。

當然,在家裡,慢慢看,細細品,時間就不定。

那我學什麼呢?

學的是怎樣把一本書看透。

舉個例子:去年開始看角田光代——一個日本現代女作家。我和女兒的習慣一模一樣:開始看誰的書就會把這個作家所有的書都看完。所以買了一大堆角田光代的書,包括散文在內,倆人開始細細讀,然後得出一致的結論,我們最喜歡的一本都是《第八日的蟬》。我倆展開一番熱烈的討論,然後角田光代就算完成了。封好,沒有極特殊的誘因,角田光代兩年之內是不會再拿出來的。

後來學習的時候,老師要求選一本書,寫拆書稿。前提是讀透一本書。為了方便起見,我把封好的《第八日的蟬》拿了出來。下筆寫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我完全沒把這本書讀透。

我自以為的看過,看到是冰山浮起的那一點點。

重讀,一邊讀,一邊記筆記。人物關係理清,主題理清,要點理清,思維導圖畫好,金句抄下來。

怎樣讀透一本書

然後寫:我讀到了什麼內容,我有什麼感悟?作者寫了什麼,她為什麼這麼寫?她要藉著這本書傳達什麼?如果我是書中的人,我怎麼想?我為什麼會這麼做?

所有這些落筆寫出來,把書中人當做真實存在的,當做我自己,然後就理解了書中人的樂與愁,愛與哀。

把自己當做這個作者,深深體悟的同時突然明白了每本書都有它自己的脾氣,好像是活的,你是作者也得照著這個思路寫,彷彿就該是這樣,就是這樣自然的發生。

然後我把同名的電影找出來看,深夜裡一個人靜靜的落下淚來。

之後我動筆開始寫,就客觀的講這本書,寫好了改,改好了拿給愛人看,他看了,說:“這本書我看過。”但是其實我確信他是沒看過的,就是說他看了我的介紹,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會明白故事在講什麼。

然後我寫感悟,對於這本書,提煉出來的我的觀點。寫好後,整理好,發給我的朋友看,聽各種意見,再改,再改。愛人看了說“這個《八步趕蟬》是真正屬於你了。”唉,明明是《第八日的蟬》,聽我說了好幾天,書名都叫錯,也是一身的好本事。

還在改,不斷的重寫,不斷的推翻,這個過程太有趣,我不能停下。

我想,我大概把這本書讀透了吧。

拉拉雜雜有點亂,總結一下:

1。 先了解作者,把書簡要通讀。

2。 理解一下,問自己:我讀了什麼、作者為什麼這麼寫、書中有何隱含意義、我有什麼感悟?

3。 細讀一遍,找一張紙,正面畫這本書的思維導圖,脈絡理清。背面寫上你的感悟、提煉的觀點、金句。把這張紙就夾在這本書裡,想起來時,翻開書,拿出這張紙,就大體瞭解了。

4。 把書講給別人聽。別人能聽懂,就是你看明白了。

5。 找人交流關於這本書的內容、觀點。交流過程中你的靈感和新生的感悟可以記下來。

這樣,大體就讀透了一本書。

怎樣讀透一本書

重點是,要讀書,影視劇、影片都不能代替,因為閱讀過程中我們會腦補的那些場面,是不可代替的,我們在閱讀中的吸收和體會,也是不可替代的。

這個過程有點磨心,但是收穫特別多,讓我們有種走進新世界的喜悅,俯仰皆是美玉,熠熠生輝,會覺得世界真大,走進一個一個小宇宙,身心通透。

怎樣讀透一本書

這樣讀下去,大概是通往未來最好的路,那就——繼續吧,讓我們一起讀書,把書讀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