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忤逆大案如何判 打罵父母的後果 看看古人

古代忤逆大案如何判 打罵父母的後果 看看古人

孝敬父母、贍養雙親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古語“百行孝為先”,便說明了這一點。現在報刊報道的社會新聞中,經常有子女不贍養父母的事情,這種有悖倫理的行為會受到社會公眾的指責。而在封建社會

[注: 封建社會是分封制定義的一種社會制度。這種制度下,國王向各類封建領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領主向國王效忠,從而形成了一種金字塔式的國家治理結構。

古代忤逆大案如何判 打罵父母的後果 看看古人

對不孝順父母者、尤其是對母親有不孝行為的,父母可以到官府告子女“忤逆”,子女會受到最嚴厲的刑罰懲處,也就是說“忤逆”是一項罪行。

為什麼把子女忤逆父母放在首位來講呢?那是因為

"百善孝為先"

,古代對於不孝順的子女態度是非常冷酷的。古代對於孝順的條條框框實在有些繁複,不僅要求子女給予物質上的回饋,還需要使父母享受精神上愉悅,即不能惹父母不開心。

古代忤逆大案如何判 打罵父母的後果 看看古人

除此之外還要做到常歡父母膝下,做到“父母在,不遠遊。”總而言之,

古代對於子女孝順父母這塊,約束還是十分嚴苛的。

在無錫

[注: 無錫市-無錫市位於北緯31°7′至32°2′,東經119°33′至120°38′,長江三角洲江湖間走廊部分,江蘇省東南部。]

,多年前還能聽到母親申斥兒子時,會說“告你的忤逆”的警告,現在這句話已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失了。

古代忤逆大案如何判 打罵父母的後果 看看古人

在過去,如兒子對母親不孝,做母親的便有權利到縣衙門去狀告兒子,這就是所謂的“告忤逆”。但是,“忤逆”絕大多數告不成的,母親大多隻是為了嚇唬嚇唬不孝兒子罷了。因為被確定為逆子的罪犯,所領的極刑比凌遲還要殘酷,即是“剝皮揎草”、“磨骨揚灰”。剝皮是將罪犯的頭頂頭皮剝開,灌入水銀,於是一張完整的人皮會剝落下來,然後將人皮內塞滿燈草,製作成人樣,送到鄰縣去遊街,以教育民眾,千萬要孝敬父母。而脫去人皮的罪犯,據說一時不會死去,在失去了人皮的保護後,微風吹上去便是劇痛,罪犯死亡後要將骨頭磨成粉,隨風四散,所以這種刑罰就叫“剝皮揎草、磨骨揚灰”。

況且忤逆案是

僅次於

[注: 【詞語】:僅次於 【注音】:jǐn cì yú 【釋義】:1。緊跟著或緊靠著(如空間、時間或重要性)。2。級別低於,順序在後。]

謀反叛亂的大案,一旦縣裡出了忤逆大案,首先縣官

[注: 縣官 縣官是一個概括名詞。縣官指管理一縣政務、軍務、黨務之人。在不同的朝代,縣官有不同的名稱。由於縣官一般只在縣官的衙門或者辦公樓裡辦差,不能體察民情,所以民間有“縣官不如縣管”之說。]

要撤職待參,甚至會獲充軍發配的罪,縣“教論”(俗稱“學老師”,相當於現在的教育局長)因教化不力,以致出了逆倫大案是要判斬刑的。同時,縣衙門的鼓樓要被截角,因為縣裡出了逆子,是一縣老百姓的恥辱。要等今後縣裡出了孝子,申報朝廷獲得旌報,方能將被截的鼓樓角恢復。

還有就是,告忤逆的母親上衙門去告狀,必須有孃家兄弟報告,逆子的父親是沒有資格的。因為舊社會父親有教育兒子的職責,如《三字經》所說:“養不教,父之過。”因此,父親去告的話,反而會受到官方申斥其“管教不嚴”呢!

古代妻子忤逆丈夫,城隍爺也不放過她

古代女子養於深閨,從小學習三從四德,鮮少有不懂規矩的,更別提張牙舞爪忤逆丈夫之流了

,但稀少不見得沒有。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故事,說村子裡有一戶人家,從小母子相依為命,兒子一心只讀聖賢書,對母親那是百依百順,是村裡出了名的孝子。眼看就到了適合娶妻的年紀了,隔壁兩位熱心市民給這位孝子介紹了一戶人家的閨女,由於一直養在深閨,誰也不知道她竟然是個

悍婦

這個悍婦來到婆家作威作福,非但沒有孝敬婆婆,甚至還各種刁難婆婆,一時間家裡的狀況十分悽慘

悍婦當道

,孝子是個只知道讀書的榆木腦袋,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件事,於是去求城隍老爺。

城隍老爺知道此事後,第一反應是要懲罰給孝子做媒的鄰居,畢竟是他們給牽的線。眼看鄰居就要挨二十大板了,關鍵時刻孝子給求了情,也就罷了。

古代忤逆大案如何判 打罵父母的後果 看看古人

城隍

悍婦的事情不能不解決

,城隍老爺把那個悍婦召到自己面前來。本來是要直接治她死罪的,但由於孝子的求情,說自己還沒有留後,城隍老爺最終實打實的恐嚇了悍婦一番,便將她放回家中。

回到家的悍婦一改之前的行事作風,開始對婆婆溫柔體貼照顧有加。從此不難看出,

古代但凡有忤逆犯上者,都會受到應有的苛責,

這位悍婦相較於其他不孝兒女來說,懲罰已經是夠輕了。

古代臣子忤逆君王,廷杖伺候非死即殘

有句話叫做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所謂"君為臣綱",

君王的旨意才是最高指令,作為臣子只能

遵從

。臣子意見與君王相左,朝堂之上公然反對君王的決策,這都是不被允許的,顯然犯了忤逆的大罪。雖然實際上可能只是給皇帝一些小建議,但

如果觸了皇帝的黴頭,那就是午門杖打或者直接斬首的結局

古代忤逆大案如何判 打罵父母的後果 看看古人

廷杖

古代皇宮裡不僅法制嚴明,懲罰制度更是羅列仔細,但凡有人不懂規矩,那就要付出極重的代價

。經常看古裝電視劇裡動不動就杖責20的劇情,然後沒過幾天人就能活蹦亂跳,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真正的宮廷

"廷杖"

,是非常恐怖的刑罰,從打人用的棍子就能看出來。棍身是用慄木做成的,堅硬無比,被製作成錐子狀;除此之外還會包裹上鐵皮和倒刺,當廷杖“抓”到屁股,下一秒就可能血肉模糊了。

然而棍子也只是工具,真正置人於死地的是執行者。

皇宮裡面執行"廷杖"的人是校尉,這些人是經過專門訓練的

。不得不說古代人確實夠精益求精,在折磨人上頗有

"匠人精神"

。校尉在琢磨如何熟練掌控“廷杖”上,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在練習力度的時候,他們會選擇使用兩個皮革假人,一個裡面塞磚頭,另一個外面糊上油氈紙。

古代忤逆大案如何判 打罵父母的後果 看看古人

古時的一種刑罰

想要真打往死裡打,那就想辦法讓磚頭碎掉;想要製造面子功夫,那就看如何能讓油氈紙儲存完好

。憑藉這樣的勤修苦練,校尉們終於能夠滿足皇帝真假打的命令。

如果下達的命令是假打還好,如果是真打,20下已經是非死即殘了,一個人最多打80下就一命嗚呼了。行刑的過程絕非常人能忍受,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臣子忤逆了皇帝,寧願一頭撞死也不願意被施以杖刑。

古代的忤逆之罪相當嚴重,用"非死即傷"四個字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

。古代講究

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為臣綱

的倫理道德觀念,講究嚴格的等級規範制度,這些都是人類文明發展程序中的一部分。發展到今天,忤逆的懲罰顯然已經沒有那麼可怖了,只不過孰是孰非,熟善熟惡,還需要我們進行考量。

對長輩、對師長、對前輩、對領導,能商量的事情又何必上升忤逆呢

如今是一個

言論自由包羅永珍的時代

,即使意見相左也可以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

人們的接受能力只會越來越廣,更多的人將會受到尊重,在這種背景之下,忤逆也變得柔和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