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孔子誅殺的少正卯:為什麼能吸引孔子的學生去聽他的課?

話說,孔子

56歲那年,因政績卓著,由大司寇之職理魯國國相職務。孔子上任執政7天后,將魯國大夫少正卯誅殺於東觀(宮殿外東側高臺),並且在朝廷暴屍三天。

孔子的那些弟子都很不理解孔子的做法。子貢就問孔子:

“少正卯好歹也是魯國的名人,老師您剛上任沒幾天,就把人給殺了,這麼做有些失策吧?”

孔子回答說:

“這天下稱得上大惡的有五種。一是通達事理卻心存險惡,二是行為怪癖而又堅定固執,三十言語虛偽卻又能言善辯,四是對怪異的事知道得過多,五是言論錯誤還要潤色掩飾。人只要有其中一種惡,就免不了受到君子的誅殺。少正卯這五種惡都有,他身居高位就能聚集起自己的黨羽,他的言論足以蠱惑人心,他積蓄的強大力量足以叛逆,這就是人中的奸雄啊!不可以不及早除掉。”(原文可參見《孔子家語·始誅》)

這就是歷史上孔子誅殺少正卯事件。後人也經常懷疑這事的真實性,人們對孔子到底殺沒殺少正卯,一路爭爭吵吵,直到今天仍然沒有定論。在這事中的有一段關於少正卯的記錄,比較有意思。東漢王充在《論衡

·講瑞》中說:“少正卯在魯,與孔子並,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去。”簡單來說,就是孔子的滿門弟子,被少正卯講學所吸引,多次離開孔子之門,除了顏淵沒去。

被孔子誅殺的少正卯:為什麼能吸引孔子的學生去聽他的課?

那麼少正卯,有什麼能耐吸引這麼多孔子弟子去聽他的課呢?

01 少正卯何許人也:

魯國大夫,

一代學術大V兼私立學校創始人

少正卯,魯國大夫。在做公務員期間,創辦了私人學校,既可以傳授自己的學問,也能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少正卯的學校與孔子的私學不遠,兩者是市場競爭對手。

他與孔子一樣,都博學多才、能言善辯。他特別喜歡關注社會負面現象並經常加以評論。少正卯身為魯國大夫,學識不凡,本身就能吸引一大票的人去聽(

“其居處足以撮徒成黨”《孔子家語》),並且教學方式可能更生動活潑,深入淺出,現場掌控力強,常有“驚人之語”十分能契合聽眾的心思(“其談說足以飾褒榮眾”《孔子家語》),十分受到歡迎。每逢開講就座無虛席。而孔子教學,更注重啟發誘導學生去思考,特別喜歡那些能舉一反三的聰明學生,比如顏回。但不是每個學生都能舉一反三的。

比如有一次,孟懿子向孔子問孝。孔子說

“無違”(不要違背),然後讓孟懿子自己去琢磨。當時給孔子駕車的樊遲也不清楚“不要違背什麼”,孔子才解釋道:“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孟懿子估計也頭疼,老師說“不要違背”,是不要違背父母的心意呢,還是不要違背周禮,或者兩者都要有?

孔子的教學方法很獨特,長期堅持下去也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但就教學的當下效果而言,那是不如少正卯的。

被孔子誅殺的少正卯:為什麼能吸引孔子的學生去聽他的課?

02 少正卯教授什麼內容:德法並治思想,更適合現實的需求

少正卯被認為法家,其教授的內容可能也更偏向法家思想。但不是戰國時期的

“法、術、勢”的法家,個人認為少正卯教授的是更偏向於管仲、子產等春秋早期法家的思想:德在先、法在後,德法並治。類似傳播“厚愛利足以親之,明智禮足以教之……然後申之以憲令,勸之以慶賞,振之以刑罰。(《管子·權修》)”這樣的思想。少正卯把法的思想比重提升到比較高的地位,常講要變革,也可能夾雜著“詆譭”禮治的內容,這與孔子主張恢復周禮,仁者愛人的德治思想是有衝突的。

少正卯既講德,更講法,以適應當時的政治、社會狀況。畢竟春秋那時,

各國紛戰不休,國內爭權奪利不斷,

禮樂早已崩壞。原先的禮樂制度早已靠不住,恢復周禮既不能治理亂世,又沒有給諸侯們

“富國強兵”的辦法,所以少正卯教授的德法並治的內容,強調變革,更“新鮮”,更能吸引人的關注,連孔子的學生(除顏回外)都跑去聽課了。

被孔子誅殺的少正卯:為什麼能吸引孔子的學生去聽他的課?

03 少正卯被殺的故事?不是因為少正卯“撬了孔子的學生”,而是“儒法”之間思想路線之爭。

不論孔子誅殺少正卯是否確有其事,但就這個

“故事”而言,所表現得不是孔子以五惡亂政之名誅殺少正卯,更多的是背後兩種思想路線之間的早期鬥爭。兩種相互衝突的思想,就像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一樣,相互鬥爭。

沒辦法統一人心思想的,那就不能更好地

治理國家,尤其是在亂世之中。思想路線的矛盾,必然會隨著一方的崛起進而

打壓

”另一方。

孔子在

誅殺少正卯

後,

學生紛紛迴歸,人心思想得到

“暫時的統一”。因此孔子

上任

三個月,就讓

魯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路不拾遺

,到魯國的四方之客也多了起來,

甚至齊國

聽到

都感到恐懼,

直說

“孔子為政必霸”

,魯國遲早要稱霸

,那時候就會來吞併齊國,於是齊國給魯國國君送上

80個美女,120匹花紋馬,讓魯國國君荒廢政事。孔子後來失望地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之旅。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松鼠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