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記行(一)歐陽修與《醉翁亭記》

歐陽修寫的《醉翁亭記》被選入中學語文範文,我們都學過,課文是要求背誦的,多年以後,即便不能背誦全篇,至少開頭第一句“環滁皆山也” 和其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是最不容易忘記的,以及語文老師課堂上怎麼讚美《醉翁亭記》寫得格調清麗、富有詩情畫意以及搖頭晃腦、抑揚頓挫的神態朗讀的畫面,可能還歷歷在目。

於是乎,醉翁亭、琅琊山便被很多人惦記著、牽掛著。學過課文沒遊過琅琊山的很多,這醉翁亭便是停留在腦海裡的模樣。有機會去到琅琊山,進得醉翁亭,你會身臨其境,融入其中,體悟作者之語境,享受古漢語簡潔之美妙。

滁州記行(一)歐陽修與《醉翁亭記》

醉翁亭景區門口導覽圖

我的機會來自昌兄之邀,現寧滁快速通道路況很好,驅車一小時便到了。

醉翁亭,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於北宋慶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 醉翁亭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亭園內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餘臺,風格各異,互不雷同,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醉翁亭整個佈局嚴謹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詩情畫意。亭中新塑歐陽修立像。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圓底篆體“醉翁亭”三字。醉翁亭一帶的建築,佈局緊湊別緻,具有江南園林特色。

滁州記行(一)歐陽修與《醉翁亭記》

醉翁之亭(拍攝於2021。09。20)

滁州記行(一)歐陽修與《醉翁亭記》

醉翁亭旁碑刻(拍攝於2021。09。20)

記錄一段簡歷,後面有用: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

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古亦稱廬陵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滁州記行(一)歐陽修與《醉翁亭記》

醉翁亭景區內景(拍攝於2021。09。20)

歐陽修是從慶曆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右正言知制誥、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等職。被貶官的原因是由於他一向支援韓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對保守之流。韓範諸人早在慶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經被先後被貶,到這年的八月,歐陽修又被加了一個親戚中有人犯罪,事情與之有牽連的罪名,落去朝職,貶放滁州任太守。太守就是當時滁州最高行政長官,那時歐陽修39歲。

《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發展生產、使農民過上了一種和平安定的生活,年豐物阜,可見官當的不錯。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天高皇帝遠,離開昔日繁冗朝政使歐陽修感到無比放鬆和快慰。

滁州記行(一)歐陽修與《醉翁亭記》

醉翁亭景區內景(拍攝於2021。09。20)

歐陽修在《豐樂亭記》中這樣寫道: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南百步之遠。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遊其間。”

他說啊:我擔任滁州太守後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覺得甘甜。於是向滁州人詢問泉水的發源地,就在距離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處。它的上面是豐山,高聳地矗立著;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潛藏著;中間有一股清泉,水勢洶湧,向上湧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愛這裡的風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鑿開石頭,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於是我和滁州人在這美景中往來遊樂。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

滁州記行(一)歐陽修與《醉翁亭記》

琅琊山景區溪流(拍攝於2021。09。20)

他說:我來到這裡,喜歡這地方僻靜,而政事簡單,又愛它的風俗安恬閒適。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之後,於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來遊玩,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採摘幽香的鮮花,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乘涼,颳風落霜結冰飛雪之時,更鮮明地顯露出它的清肅秀美,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那時又慶幸遇到民眾為那年穀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遊。於是為此根據這裡的山脈河流,敘述這裡風俗的美好,讓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於這太平無事的時代。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範圍內的事。

你看,是不是很享受。

滁州記行(一)歐陽修與《醉翁亭記》

琅琊山景區小溪(拍攝於2021。09。20)

可見歐陽修特別喜愛琅琊山的靈秀。公務之餘常到山上玩賞,和黎民百姓同樂同遊。孩童喜聽他講故事,山民愛向他訴家常。和尚邀他彈琴下棋,學子向他請教詩文平仄對偶。一天他同智仙和尚對弈,以石頭做棋盤。觀棋的人圍了一圈,被突然間的大雨淋了個溼透。樵夫老舌快言快語,建議在此建個亭閣。智仙和尚也希望太守能常來,籌資很快便建成涼亭,可惜一時名稱沒有。這日歐陽修和友人在此飲酒,歐陽修酒量有限,稍稍喝點就會醉的,自號“醉翁”。

聽說涼亭尚未命名,便吩咐隨從拿來“文房四寶”,以自己的號名這座亭為“醉翁亭”。大家連勝稱好。爾後寫下《醉翁亭記》,寫畢抄貼滁城六大門樓,懇請城民提意見幫助修改。樵夫老舌趕來轉述大夥的諫言:“開頭這山那山有點囉嗦”,“雖然寫了不少山名,但仍有許多山頭被丟”。歐陽修拿來大筆一劃,開頭一段全部刪掉。添上“環滁皆山也”五個字,言簡意賅山山都有。

這便是《醉翁亭記》由來。

滁州記行(一)歐陽修與《醉翁亭記》

醉翁行樂處,草木皆可敬。(出自宋蘇軾《次韻趙景貺春思且懷吳越山水》)

最後,再來溫習一下《醉翁亭記》全文

醉翁亭記

歐陽修 〔宋〕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

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便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般架在泉上的,那便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悟在心裡是美的享受,好比飲酒會使人陶醉。

至於太陽昇起時,山林裡的霧氣便散了;煙雲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無常,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時,便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便成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天高氣爽,水落石出,這便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風光都不相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於揹著東西的人在途中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憩,前面的招呼,後面的答應;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遊人。到溪邊釣魚,溪水深並且魚肉肥美;用泉水釀酒,泉水香並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隨便擺下幾個在面前,太守便可招待宴客。飲酒盡興,不在於音樂;射箭的射中了,下棋的贏了,碰杯的和行酒令的互動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賓客們多開心啊。那個容顏蒼老,頭髮花白的人頹喪的坐在眾人中間的便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裡的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是遊人離開後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大家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