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八大山人書法冊真跡9幅

清代八大山人書法冊真跡9幅

清代八大山人書法冊真跡9幅

清代八大山人書法冊真跡9幅

清代八大山人書法冊真跡9幅

清代八大山人書法冊真跡9幅

清代八大山人書法冊真跡9幅

清代八大山人書法冊真跡9幅

清代八大山人書法冊真跡9幅

清代八大山人書法冊真跡9幅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號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號。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王朱權的後裔。寧王改封南昌後,歷代子孫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陽王七世孫。其祖父朱多(P95)是一位詩人兼畫家,山水畫風多宗法二米,頗有名氣。父親朱謀覲,也擅長山水花鳥,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謀(P95),也是一位畫家,著有《畫史會要》。八大山人生長在宗室家庭,從小受到父輩的藝術陶冶,加發聰明好學,八歲時便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山綠水,小時候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少年時曾參加鄉里考試,錄為生員。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滿洲貴州貴族入關統治全國。八大山人那時十九歲,不久父親去世,內心極度憂鬱、悲憤,他便假裝聾啞,隱姓埋名遁跡空門,潛居山野,以儲存自己。八大山人的畫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簽押,彷彿象一鶴形符號,其實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組成,藉以寄託懷念故國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 順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八大山人便奉母帶弟“出家”,至奉新縣耕香寺,剃髮為僧,自此改名雪個。二十四歲時,更號個山和個山驢。順治十年(1653年),八大山人二十八歲時,又迎母至新建縣洪崖寺,在耕庵老人處受戒稱宗師,住山講經,隨從學法的一百多人。有人考證,八大山人從二十八歲到三十六,曾帶著母親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撫州門(進賢門)外繩金塔附近。當時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勞動人民聚居之處。八大山人生活清貧,蓬頭垢面,徜徉於此。常喜飲酒,但不滿升,動輒酒醉。醉時,大筆揮毫,一揮十多幅,山僧、貧士、屠夫、沽兒,向其索畫,有求必應,慷慨相贈。 八大山人三十六歲時,想“覓一個自在場頭”,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寧觀。就在這一年,他改建天寧觀,並更名為“青雲圃”。“青雲”兩字原是根據道家神話“昌純陽駕青雲來降”的意思。並有用“飛劍插地,植桂樹規定舊基”的說法,這也是亥處現存唐桂的由來。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狀元戴均元將“圃”改為“譜”,以示“青雲”傳譜,有牒可據,從此改稱“青雲譜”。 青雲譜原是一處歷史悠久的道院。相傳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靈王太子晉(字子喬)到此開基煉丹,建立道場,“煉丹成仙”。西漢時南昌縣尉梅福棄官隱居於此,後建梅仙祠。晉朝許遜治水也在此開闢道場,始創“淨明宗教”,易名為“太極觀”,從此正式形成道統,屬淨明道派。唐太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遜又易名為“太乙觀”。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敕賜名為天寧觀。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八大山人前來訪求先賢遺蹟,很賞識這裡的山川風景,於是在原有道院基礎上進行重建,並改名為“青雲圃”。從此,八大山人便成了青雲圃的開山祖師。後人還建立了“正開山祖道朗號良月文號八大山人朱真人”功德堂的牌位。 八大從山人三十六歲至三十八歲時,往返於南昌城與青雲譜之間,青雲譜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八大山人正式定居青雲譜,約在三十九歲以後至六十二歲。他苦心孤詣經營這所道院,歷時二十多年。八大山人在度過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後,又成了一所道院的開山祖師。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於宗教信仰,而是為了逃避清朝滿洲貴族對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藉以隱蔽和儲存自己。 八大山人六十歲時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題詩作畫,他在署款時,常把“八大山人”四字連綴起來,彷彿象“哭之”、“笑之”字樣,以寄託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畫家,風格與乃兄相近,而且還要粗獷豪放。他的書畫署名為牛石慧,把這三個字草書連寫起來,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對滿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們兩兄弟署名的開頭,把個朱字拆開,一個用“牛”字,一個用“八”字。這樣隱姓埋名,可謂用心良苦。 八大山人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內北竺寺、普賢寺等地。僧友澹雪為北竺寺方丈,與八大山人交誼很深。澹雪亦善書法,性格倔強,後來因觸怒了新建縣令方峨,說他“狂大無狀”、被抓進監獄,死在獄中。澹雪死後,北竺寺不久被毀。這段時間,八大山人外出雲遊,訪友作畫,畫作頗多,這是八大山人創作旺盛時期。最後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蓋了一所草房,題名為“歌草堂”。當時詩人葉舟曾作《八大山人》詩一首,描寫他在這裡的生活情況,詩文如下: “一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叢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志,殘山剩水身,專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 八大山人就是在這所草屋中度過了他孤寂、貧困的晚年,直至去世。一說八大山人葬於南昌城郊窯灣了英家山,但解放後遷墓時,僅見一些朽木鐵釘,未見骸骨,可能是他的衣冠()。牛石慧墓在青雲譜南將軍嶺,墓中有骨灰一罐,解放後亦遷葬於青雲譜內吐珠山。另據《新建縣誌》《西山志》載:八大山人墓在縣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公社的猴嶺一帶。墓葬確在何處,已難查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