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駿圖》:清朝宮廷“洋高官”的中西繪畫大融合範本

百駿圖屬於什麼畫種

《百駿圖》:清朝宮廷“洋高官”的中西繪畫大融合範本

百駿圖區域性

郎世寧 1688 出生於生於義大利米蘭,27 歲的隨著耶穌傳教士來中國傳教,在此之前,年僅 27 歲的郎世寧在歐洲繪畫界已經小有名氣,甚至還為教皇畫過畫。憑藉畫畫的才能,1715 年,他一到中國就被招進宮中,先後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後憑藉繪畫官居三品,堪稱奇蹟。

《百駿圖》:清朝宮廷“洋高官”的中西繪畫大融合範本

百駿圖區域性

1722年康熙駕崩時,34歲的郎世寧就已經創作出來非常多著名的作品,隨後向繼位的雍正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受到了雍正的重視,郎世寧向宮廷畫家傳授歐洲的油畫技法,油畫的繪畫方法開始在宮廷中流行起來。

《百駿圖》:清朝宮廷“洋高官”的中西繪畫大融合範本

百駿圖區域性

郎世寧的名氣也水漲船高,《百駿圖》就是在這個時間創作出來的,這幅畫用時 6 年,畫面中共計有 100 匹駿馬,是郎世寧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此圖描繪了姿態各異的駿馬百匹放牧遊息的場面。全卷色彩濃麗,構圖複雜,風格獨特,別具意趣。此圖共繪有100匹駿馬,姿勢各異,或立、或奔、或跪、或臥,可謂曲盡駿馬之態。該圖稿本為紙質,縱 102 釐米、橫 813 釐米,原作分別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紙質稿本)和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絹本)。

《百駿圖》:清朝宮廷“洋高官”的中西繪畫大融合範本

百駿圖區域性

1735 年乾隆繼位,他十分喜歡書畫,郎世寧更被另眼相看。在乾隆登基之後,據記載,乾隆每日必去畫室看郎世寧作畫,而每次給這些畫家賞錢必有郎世寧的一份。郎世寧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繪畫技法,既講究西方繪畫中的立體效果,注意透視和明暗,重視寫實和結構準確的合理性。由於他能畫並精通建築學,曾參與增修圓明園建築工事。擅畫肖像、走獸、花果、翎毛尤善畫馬。去世後葬於北京阜成門外。存世作品有《聚瑞圖》、《嵩獻英芝圖》、《百駿圖》、《弘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戰圖》等。從清史的記載中可以知道,繼郎世寧以後,還有不少的洋人被清朝皇帝召入宮中擔任宮廷畫家。可是後來的人始終不及郎世寧的成就以及影響力。郎世寧的主要貢獻在於大膽探索西畫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畫法為一爐,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畫法、新格體,堪稱郎世寧新體畫。

《百駿圖》:清朝宮廷“洋高官”的中西繪畫大融合範本

百駿圖區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