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老壓話養生(十一)心理平衡與健康

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且還要有良好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古人云“靜而日充者以壯,躁而日耗者以老”。認為保持心理的平衡對維護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發生極其重要。怎樣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呢?要做到以下幾點:

1。心神清淨 莊子曾說過:“無視無聽,抱神以靜,行將自正;”要想使心神清淨,保持健康,就必須做到淡泊名利、自我約束,限制慾望。如果做不到這些,任由慾望膨脹,不顧客觀實際,提出過高的要求,當過高的追求不能實現,過多的慾望不能滿足,欲豁難填時,則會使人心神不寧、氣機紊亂,疾病叢生。

閉目養神是使心靜的很好方法。人們從外界獲得資訊有70%以上是透過眼睛來實現的,有“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不見,心不煩”的說法。在現實生活中,視覺的各種刺激,常常是產生思慮、妄想的直接誘因,閉目打斷這些刺激,則有助於使心情平靜。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心神疲憊或心理壓力較大時,閉目靜思片刻,往往有使人心情平靜、情緒穩定、思緒冷靜、坦然舒暢之效應。

2。保持心情舒暢。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令人失意、悲傷、憤怒、絕望、痛楚等事件,這就需要人們錘鍊意志、加強修養、自我控制、節制情感,並且善於自我派遣、放鬆自我,穩定情緒,從而在面臨各種不良刺激、事件或情景時,不大喜、大悲、大怒、絕望、自棄、頹廢,能做到應對自若、心安不懼、神靜不惱,始終保持積極、主動、肯定的正性情緒,這樣必然有利於身心健康。

3。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的性格,而人的性格的形成與發展受先天遺傳與後天社會環境兩種因素影響。先天因素是不可改變的,這種影響會持續人的一生。而後天因素許多是可以改變的,透過改變不利於健康的後天因素,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人格更加健全,有利於整體身心健康。在社會環境中,文化對人格的影響極為重要。生活中的許多文化活動,如琴棋書畫,種花、釣魚、旅遊等都能影響到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從而影響心神。透過有益的文化活動,對人的性格進行重塑,用豁達、樂群、直率、自信、審慎、謙遜、沉著等心態去面對一切人和事。就能夠避免情緒的劇烈波動,進而維護機體的整體平衡,減少或避免疾病的發生。

總之,在防治軀體疾病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心理方面的干預,只有做到行神共養、形神共治,才能維護心神健康,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