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炯的《從軍行》告訴你想象力有多偉大

楊炯的《從軍行》告訴你想象力有多偉大

一、充滿想象力的詩人楊炯開創了唐代邊塞詩的先河

科學巨人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自然科學領域想象力發揮著巨大作用,推動了科學的發展。事實上在文學領域想象力也具有穿透古今的力量。

提起邊塞詩人,人們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王翰吧?可是你知道嗎?“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寫下《從軍行》開創了唐代邊塞詩的先河。

你或許會認為,楊炯一定是征戰於沙場,身經百戰的戍邊將士吧?答案顯然是錯誤的。事實上楊炯一生從未去過邊塞,也從未經歷過鐵馬金戈的崢嶸歲月。

記得曾經有一則電視廣告中是這樣說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楊炯的邊塞詩完全是憑藉詩人偉大的想象力,寫出一個文人投筆從戎的戍邊理想和保家衛國的壯志豪情。僅憑豐富的想象力,楊炯的邊塞詩就能流傳千古,為後人稱道。

他的詩在內容和藝術風格上突破了齊梁“宮體詩風”,把詩歌從宮廷推向市井,闊到邊塞。在詩歌發展史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楊炯的《從軍行》告訴你想象力有多偉大

二、“初唐四傑”拋磚引玉,叩開了唐朝詩壇的大門

楊炯自幼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十一歲就被稱為神童。後來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被合稱為“初唐四傑”,“初唐四傑”的詩歌充溢著“骨氣”“剛健”的文風,與當時流行的宮體詩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反對詞藻靡麗、華而不實的宮體詩,其中楊炯高唱著“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更是豪情壯志的邊塞詩的開創者,叩開了唐朝詩壇的大門。

據說楊炯因為在“初唐四傑”排名第二還心存不服,當“王楊盧駱”的排名順序公諸於眾時,楊炯說了句“愧在盧前,恥居王後”。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前半句是謙詞,後半句才是內心真實意思的表達。

要知道王勃當年憑藉《滕王閣序》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經典詩篇,在初唐的影響相當於現在風靡全網,家喻戶曉。可見楊炯自戀程度非同尋常。他到底有多大的底氣有這麼大的口氣呢?他的詩究竟有怎樣的魅力,能夠穿透古今時光隧道,讓處於現代的我們讀起來依舊心潮澎湃呢?下面就請欣賞這首《從軍行》

楊炯的《從軍行》告訴你想象力有多偉大

三、詩風雄渾豪氣的《從軍行》

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重點字詞解釋:

烽火: 古代邊防告急的煙火。

西京:長安。

牙璋: 古代發兵所用的兵符

鳳闕:古代宮殿的圓闕上有金鳳,故以鳳闕指皇宮。

龍城: 又稱龍庭,漢時匈奴的要地,這裡指塞外敵方據點。

凋: 這裡可不是指凋零,而是指失去了鮮豔的色彩。

旗畫: 軍旗上的圖案

百夫長: 一百個士兵的頭目,相當於一個連隊,小的武官。

明白了以上關鍵詞的含義,這首詩的意思就顯而易見了。

這首詩氣宇軒昂、慷慨激昂,表達了作者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戍邊理想和報國情懷。短短四十個字就涵蓋了一個文人從烽火資訊到參加戰鬥的整個過程。詩採取了跳躍式的結構,從一個畫面跳到另一個畫面,勾勒出一幅古裝戰鬥大片場景。給人一種一氣呵成、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表現出詩人雄勁的戰鬥激情和強烈的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