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動我們的文化,體味文化的魅力—鑑賞《北方有佳人》(2)

調動我們的文化,體味文化的魅力—鑑賞《北方有佳人》(2)

黃豐收

調動我們的文化,體味文化的魅力—鑑賞《北方有佳人》(2)

在我們的文學史中,詩、賦中就已有過精妙的描摹。《衛鳳·碩人》表現後宮麗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句,曾被清人姚際恆嘆為“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右,是為絕唱”(《詩經通論》)。風流儒雅的宋玉吟詠東鄰女子,亦有“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之賦,更見其綽約之姿、流盼之美(《登徒子好色賦》)。莫愁的美的描繪,<<洛神賦>>中的描繪。這些都是描繪的佳人的長相的詳盡描寫,都是非常傳神的細節描寫,可以說,我們的祖先已經竭其所能,以臻極致。在這種情況下,李延年欲贊北方佳人,倘若沒有非常之辭,恐怕就只能罷舞輟歌了。然而,這位富於才情的音樂家,卻出人意外地唱出了“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奇句,這是一種想象的結果:她只要對守衛城垣計程車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棄械、牆垣失守;倘若再對駕臨天下的人君“秋波那麼一轉”,亡國滅宗的災禍,可就要降臨其身了!表現佳人的顧盼之美,竟然發為令人生畏的“傾城”、“傾國”之語,真是匪夷所思!這裡至少有兩點需要思考,兩點正常的思考深掘。第一點,事實上,李夫人是否就那樣美呢?可能沒有,而且這只是一種想象。這就是藝術感覺,藝術家的審美感覺是由自己的心情跟心境所決定的,這種超越了客觀的、飽含著深厚情感的感覺,就叫做審美感覺。藝術感覺的特點就是不真實,不客觀,與通常的感覺相比,它是發生了變異的,是明顯的屬於個人獨特的情感下的感覺。只有從變異了的感覺中,讀者才能體驗到他的獨特的感情。正常的理性的客觀的感覺,對讀者是沒有衝擊力的,詩歌也是沒有張力的。這就是藝術表現手法的作用。拘泥於客觀的、理性的感覺就不是藝術的感覺了,也就沒有強烈的震撼力了。這也就是我們傳統文學藝術中為什麼要大量運用藝術手段的原因,但我們的祖先就是不明顯的說出來,讓我們明明白白。第二點,這裡的誇張,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忌諱的誇張,形容一個女子長得漂亮,但我們不能說她一笑傾成,我們更不能說她一笑傾國,這就是紅顏禍水,這就是男人兒女情長,這就是愛美人不愛江山,這在我們的文化傳統歷史中最忌諱的,千古以來這樣的帝王都是要遭到罵名的。但李延年能夠反其道而用之,並且能讓漢武帝沒有一絲的不良想法,正如其所願,激發了漢武帝的強烈好奇心。我們不能不佩服李延年的膽量和見識。第三點,又符合人的一種正常的思維,能讓人不顧一切地去得到的,必定有其非常的理由,能讓一個帝王不愛自己的江山的,丟棄一切的,我們只能想像她的美麗是如何的超群,作為人性的喜惡,帝王是不會讓這樣的人間尤物成為普通人的懷中寶貝的。第四點,這就是音樂中魅力,在音樂的空白中我們才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領悟到它的具體的美麗。而且,美麗本身也只是自己個人獨特的個人感受,美麗是沒有固定的標準的,是自己的感情引起的產物。這也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吧。但如果不是這樣誇張,又何以顯出這位佳人驚世駭俗的美好風姿?而正因為這風姿美得令人生畏,才更讓人心馳神往、倍加牽懷。如果美好的事物都那麼可近而易得,恐怕就沒有這樣攝人心魄的吸引力了。這就是“不可畏也?伊可懷也”(《國風·東山》)的人生哲理。此歌的結尾也耐人咀嚼,簡直是更加明顯的引人走向歧途,教唆犯罪。上文對佳人的美好作了極度的誇張,結尾則突然一轉,化為深切的惋惜之語,用一種正話反說的方式:“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美好的佳人,常常給人君帶來“傾城”“傾國”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