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了10年申論,竟發現數學老師都教過我

申論一直被認為是“玄學”,許多人經常在考申論的時候,分數忽高忽低,即便考了高分,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考高分。

在學習申論的過程中,感覺的重要性大於方法。

這些都是因為申論不像數學一樣,有公式、有明確的推理過程,如果能把申論像數學一樣推匯出來,改多好。

今天我們就談談這個問題。

我學了10年申論,竟發現數學老師都教過我

一、申論和數學的最大區別在哪裡

數學一直以來都是讓大多數人頭疼的學科,簡單的數字加公式,就可以演變幻無窮無窮的題目,難怪有人一直說:數學代表了宇宙的終極奧秘。

但數學固然難矣,題目的答案卻大多數是固定的,只要運用了正確的公式和方法進行推導,不會引起太多質疑。

而申論則不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即便把標準答案擺在面前,也會有人質疑,甚至把標準答案當笑話看。

原因在於申論答案的得出,具有太多的主觀性,每個人的知識儲備、思維方法、學習經歷不同,都會導致對答案的理解不同。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高低胖瘦各不同。

因此一直以來,辨別申論答案正確性的依據,更多的是依靠權威,比如你考了高分,你就代表正義;你是大機構的,你就有理。

也正是因此,給許多人學習申論帶來了很大困擾,不知道該怎麼學,也不知道自己的學習效果如何。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

我學了10年申論,竟發現數學老師都教過我

二、申論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

要想解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從申論答案的主觀性和客觀性談起。

如何判斷一個考試是主觀題還是客觀題?

我認為應該從答案的唯一性來區分。

如果有唯一正確的答案,則是客觀題;反之則是主觀題。

按照這個標準,申論是客觀和主觀的結合。

其中小題目是客觀為主,因為小題目是按點給分的,你的答案具有判分點則得分,不具備就不給分。

當然,這個判分點並非是絕對客觀的,比如題目的答案是“制定出臺文件政策”,而你的答案寫的是“制定出臺政策方案”,看起來並不完全一致,但是在意思上是差不多的,也會完全給分或者酌情給分。

但總體而言,還是客觀屬性佔了絕大多數,否則申論閱卷將無所適從。

當然,大作文的主觀性就遠遠大於客觀性了。

因此,我們說申論是客觀題和主觀題的結合體。

我學了10年申論,竟發現數學老師都教過我

三、客觀題都應該有唯一正確的推導過程

既然小題目是客觀題,那麼就應該有唯一正確的推導過程,否則其客觀性就不存在了。

這其實也是申論學習最大的懸念。

許多人把申論稱之為玄學,正是因為找到申論答案的科學依據。

而我們也沒有一本權威教材來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學,因此只能依靠千千萬萬的研究者們,經過不斷的摸索,逐漸總結出一些經驗。

當這些經驗和申論正確的推導過程越相似的時候,你的學習效率就會越高。

因此,我們學習申論,就是學習這些。

我一直認為,任何一道小題目,答案的每一句話,都應該都出處,並且有足夠的佐證。

而且這個佐證應該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同,看完之後感覺本該如此。

而不是個別高手依靠自己的經驗或者理解,強行推匯出來的。

因為前者具有可複製性和推廣的可能,而後者只是個人主觀思維的體現,無法推廣。

作為一門學科,其做題方法,理應如何。

我學了10年申論,竟發現數學老師都教過我

四、申論的正確開啟方式

說了這麼多,想必大多數人都關心一個終極問題,既然如此,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學申論才是科學的?

我認為,一個申論答案的得出,應該是由漢語言文學知識加上邏輯推理過程共同構成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夠得出許多具體的技巧,作為今後答題的依據。

這些具體的答題技巧的形成過程,就是歸納再到演繹的實現過程。

我們既可以自己總結,也可以透過各種途徑不斷學習,積累這些小技巧。

比如常見的藉助關聯詞、高頻詞、強調詞來推斷答案等,這些小技巧積累的越多,你對於材料的解析能力越強,也越容易得出答案。

這些小技巧,本身就是具備了一定推導過程和實踐驗證的,可以說是一種捷徑。

當然,答案的得出並非這麼簡單,這個過程中,可能還要用到歸納演繹、用到三段論、用到聯言推理等邏輯推理方式,用到句子主幹、段落邏輯、起承轉合等漢語知識,將申論答案進行“聯合會審”,讓其可疑性降低到最低。

這樣經過多道程式驗證的答案,才最有可能成為正確的答案。

而這些小技巧加上推理過程,也就是成為了申論正確的學習方法。

我學了10年申論,竟發現數學老師都教過我

五、實踐出真知,用真題說明問題

我們以一道題目來簡單說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