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考城隍》:開宗明義說善惡,仁孝君子考城隍

辭城隍,宋燾送母終老;給長假,關公深明大義

感謝關注和留言,為您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

詩曰:

人生百行孝為先,明義開宗第一篇。

泣涕陳情予假日,歡承萱草喜延年。

聊齋《考城隍》:開宗明義說善惡,仁孝君子考城隍

聊齋《考城隍》

明朝末年。

聊齋先生姐夫的祖父宋公,名燾,是淄川縣的廩膳生員(科舉生員之一,由官府每月給米六鬥)。

有一天,他生病臥床,昏昏沉沉躺著,忽然一個吏員手持帖子,牽著一匹白額馬,徑自登門找他,道:“請先生去考試!”

宋燾迷迷糊糊道:“還不到科考的時候,為什麼突然要考試?”來人並不多話,只催他趕快上路。

宋燾無可奈何,只得帶病上馬,任由他牽了馬去。一路行來,沿路景緻十分陌生,從未見過,最後來到一座城池,規模宏大,很像王城。

不久,他跟著吏員徑入城中,來到一處王府模樣的官署,府內宮室連綿,恢弘壯麗。

正殿上高高坐著十幾位官員,但宋燾都不認識,只有一人看著面熟,他仔細辨認,原來卻是武聖關公。他心中恍惚,隱約想到上面坐的全是神仙,不禁惴惴不安起來。

只見殿外廊下襬著兩張方几,兩個坐墩,已經有一個秀才坐在那裡,宋燾於是上前和他並肩而坐。

桌上分別擺著紙筆,不多時發下題目,宋燾展開一看,赫然寫著八個字:“一人二心,有心無心。”二人閱了題,略一沉思,奮筆疾書,不久,雙雙完成交卷。

宋燾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眾神仙傳閱了一回,交口稱賞。

聊齋《考城隍》:開宗明義說善惡,仁孝君子考城隍

於受萬《聊齋全圖》之考城隍

眾神仙當即傳他上殿,其中一位說道:“河南正好缺一個城隍神,由你去上任吧!”

宋燾聽了,恍然大悟,隨即長跪,哭著求肯,道:“蒙上神們錯愛,讓小人擔任城隍要職,我原本不該推辭。但家中還有七十多歲的老母親,無人奉養,請求上神們准許我服侍母親,養老送終後,再來聽候任用。”說著不住磕頭。

大殿正中坐著一位帝王模樣的神仙,他招手讓人快看生死簿上宋母還有多少陽壽。只見一個長鬚吏員捧著簿冊,翻閱了一回,朗聲答道:“還有九年。”

眾神仙一時間決疑不下。良久,只聽關公道:“不妨先讓張秀才代理九年!”隨即對宋燾說:“本該讓你立即上任,我等念你仁人君子,一片孝心,就準你九年假期,等你母親百年之後,再召你上任吧!”接著又諄諄勉勵了張秀才幾句。

聊齋《考城隍》:開宗明義說善惡,仁孝君子考城隍

《聊齋志異圖詠》之考城隍

宋張二人告辭退下。

張秀才拉著宋燾的手直送到城外,分別時,張生抱拳拱手道:“小弟姓張,長山縣人。”又贈送別詩一首,全詩宋燾已記不全了,只記得有:“

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

。”這兩句。

宋燾上馬作別而回,到家像是做了大夢一場,忽然醒轉,那時他已嚥氣三天了。還是宋母白髮人送黑髮人,時常守在靈前哀悼兒子,忽然聽到棺材內傳出呻吟聲,忙喊人開啟棺材,果然見他死而復生。

眾人七手八腳扶他出來,宋燾定神了好半天,這才開口說話。後來去長山縣一打聽,果然有個姓張的秀才在這一天過世了。

匆匆九年,宋母溘然長逝,宋燾知道自己死期將至,料理完喪事之後,當即沐浴更衣,靜躺在床上。不久,果然闔目而逝。

宋燾的岳父家住淄川西門裡,這一日,忽然見到宋燾騎著高頭大馬,身後跟著大隊車馬從人,浩浩蕩蕩前來跟他辭行。一家子驚疑不定間,他已拜別而去,岳父家人趕忙跑到宋家一問,才知道他已經去世。

聊齋《考城隍》:開宗明義說善惡,仁孝君子考城隍

城隍爺像

宋燾自己記有小傳,可惜已佚失於兵荒馬亂之中。聊齋先生在這裡只是揀取其中緊要部分,大概陳述。

本篇是《聊齋志異》開篇之作,開宗明義,清代何守奇曾點評道:“

一部書如許,託始於考城隍,賞善罰惡之旨見矣。

”可見,聊齋先生嘔心瀝血之作,雖然託於花妖鬼狐,實則是以不同的歷史視角來抑惡揚善,為世人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