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知識要點整理(一)

古代文學專業知識要點整理(一)

一。詩經

1。詩經的編定和體制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原名《詩》,或稱“詩三百”,共有305篇,全書主要收錄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作品。作者包括了從貴族到平民的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士,是經過有目的的蒐集整理才成書的。《詩經》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獻之詩,採集於各地的民間之詩,以及周王朝樂官儲存下來的宗教和宴饗中的樂歌等。《詩經》按風,雅,頌分為三類。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共160篇,國風是地方土樂。雅指朝廷正樂,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頌是宗廟祭祀之樂,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詩經》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於典禮,諷諫和娛樂,是周代禮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行教化的重要工具。漢代出現了今文的魯,齊,韓三家詩。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萇的古文“毛詩”晚出,今本《詩經》就是“毛詩”。

2。詩經的思想內容

《詩經》中的作品,內容十分廣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時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具體可分為:

(1)祭祖頌歌和周族史詩

儲存在大雅和“三頌”中的祭祀詩,大多是以祭祀。歌頌祖先為主,或敘述部族發生。發展的歷史,或讚頌先公先王的德業,有其歷史和文學的價值。

(2)農事

《詩經》中的作品,不僅在道德觀念和審美情趣上打上了農業文明的烙印,而且產生了一些直接描寫農業生產生活和相關的政治。宗教活動的農事詩。

(3)燕饗

《詩經》中以君臣。親朋歡聚宴享為主要內容的燕饗詩,更多的反映了上層社會的歡樂。和諧。

但不是單純為了享樂,而是有政治目的的,在這些宴飲中,發揮的是親親之道。宗法之義。以文學的形式,表現了周代禮樂文化的一個側面。

(4)怨刺詩

產生於西周中葉以後,特別是西周末期。主要儲存在“二雅”和國風中,揭露時艱。諷喻朝政,這些被後人稱為“變風”。“變雅”的作品,是政治腐朽和社會黑暗的產物。

(5) 戰爭徭役

《詩經》中有些戰爭詩,從正面描寫了天子。諸侯的武功,表現了強烈的自豪感,充滿樂觀精神。但更多的戰爭詩表現出對戰爭的厭倦和對和平的嚮往,充滿憂傷的情緒。而《詩經》中的徭役詩,則完全是對繁重徭役的憤慨厭倦,不僅寫戰爭和徭役的承擔者征夫士卒的痛苦,還有以戰爭。徭役為背景,寫夫妻離散的思婦哀歌。有豐富複雜的內容和情感取向。

(6)婚姻愛情

反映婚姻愛情生活的詩作,在《詩經》中佔有很大的比重,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戀。相愛相思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場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詩,還有表現不幸婚姻給婦女帶來痛苦的棄婦詩,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國風”中。

三。《詩經》的藝術特點

1。賦。比。興

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藝術特徵的重要標誌,也開啟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賦就是鋪陳直敘。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大多在詩歌的發端。興,有的只是在開頭起調節韻律、喚起情緒的作用,興句與下文在內容上的聯絡並不明顯;但更多的興句,與下文有著委婉隱約的內在聯絡。

2、句式

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節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奏感,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

3、重章疊句

《詩經》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於圍繞同一旋律反覆詠唱,而且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4、押韻

《詩經》的押韻方式很多,常見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個韻部,隔句押韻,韻腳在偶句上,這是我國後世詩歌最常見的押韻方式。

5、語言

《詩經》的語言不僅具有音樂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

四、《詩經》對古代文學的影響

1、《詩經》主要是一部抒情詩集,至此,我國詩歌沿著《詩經》開闢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進,抒情詩成為我國詩歌的主要形式。

2、《詩經》表現出的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被後人概括為“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後世詩人的創作。如屈原、漢樂府詩緣事而發、建安詩人的慷慨之音等,都是這種精神的直接繼承。後世詩人往往倡導“風雅”精神,來進行文學革新。如陳子昂的詩歌革新主張、李白、白居易等。

3、比興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為後代作家提供了學習的典範,成為了我國古代詩歌獨有的民族文化傳統。比興的運用,形成了我國古代詩歌 蘊藉、韻味無窮的藝術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