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與樂觀的人交朋友,你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快樂

中國有句老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時還有一句話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前者是很容易達到的,而後者卻很難達到。因為潔身自好需要一個人思想保持獨立、經濟保持獨立、有天生的自控能力,需要付出的代價很大。

近朱者赤,與樂觀的人交朋友,你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快樂

我們暫且不去考慮到底哪句話更實用,現在看來外界環境對人的影響已不容小覷了。那麼,近墨者到底黑不黑呢?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叫“鏈狀效應”,用來描述人在成長中的相互影響及環境對人的影響。

中國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可見,人很容易被周圍人同化,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

人在青少年時期並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正如《顏氏家訓》中說的:“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燻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這就說明了人小時候在一定的環境中生活,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定的品德與習慣。

近朱者赤,與樂觀的人交朋友,你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快樂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呢?我國古代就有“親君子,遠小人”“交益友、摯友、諍友,莫交損友、佞友、酒肉朋友”之說,可見不無道理。

人不僅僅要注意對生活環境的選擇,還要注意對身邊朋友的選擇。假如你和幾個志同道合並且品德高尚的朋友在一起,在潛移默化之下,不久的將來,你也很有可能變得高尚。

假如你和許多德行有虧的人在一起,過不了多久,你做事和說話的方式也會和哪些人相似。

近朱者赤,與樂觀的人交朋友,你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快樂

在我國的古籍《淶水聞記》中,記載著宋朝張奎母的事蹟:兒子每次請朋友來家做客,她都在窗外悄悄聽著。如果朋友和兒子談論學問,她就設宴招待;如果嘻嘻哈哈,不談正事,她就不管飯吃。

《孔子家語》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張奎母的教育之道就是讓兒子遠離“鮑魚之肆。”

張奎後來也確實很有成就。可見,一個人的成長與環境是分不開的。從下面這個真實的故事中就能看出環境對人發展的重要影響。

近朱者赤,與樂觀的人交朋友,你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快樂

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一個山村裡,村民們在一個狼窩裡發現了兩個由狼撫育過的女孩,其中大的約七八歲,小的約兩歲。

她們剛被發現時用四肢行走,慢走時膝蓋和手著地,快跑時則手掌、腳掌同時著地,總是喜歡單獨活動,白天躲藏起來,夜間潛行,怕火和光,也怕水。

不僅如此,她們還不讓人幫她們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時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吃,每天從午夜到凌晨3點鐘,她們會像狼似的引頸長嚎,她們沒有感情,只知道飢則覓食,飽則休息。

近朱者赤,與樂觀的人交朋友,你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快樂

後來她們被送到一個孤兒院去撫養,大的被取名為卡瑪拉,小的被取名為阿瑪拉。阿瑪拉於第二年死去,卡瑪拉一直活到1929年。

卡瑪拉剛到孤兒院時,只懂得一般6個月嬰兒所懂得的事,人們花了很大氣力都不能使她適應人類的生活方式。2年後她才學會直立,6年後才艱難地學會直立行走,但快跑時還得四肢並用。

近朱者赤,與樂觀的人交朋友,你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快樂

卡瑪拉直到死也未能真正學會講話:4年內只學會6個詞,能聽懂幾句簡單的話,7年後才學會45個詞並勉強地學會了幾句話,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卡瑪拉死時已16歲左右,但她的智力只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

可見,你所處的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你習慣的形成,並進步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人。狼孩從小和狼一起生活,自然也就養成了狼的行為習慣。同樣的道理,你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你就會漸漸地受他們影響,變成和他們類似的人。

近朱者赤,與樂觀的人交朋友,你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