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搭上國家發展的大勢?

如何才能搭上國家發展的大勢?

原創 鎮長本人

公眾號 大樹鄉長

小鎮其實不太在乎流量,更希望分享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所以小鎮的文花的心思很多,但遠遠不如一些搞流量的閱讀資料好,還是有些挫敗感的。

比如說昨天那篇《中國的未來需要新動能》,這裡面涉及一些直接影響到國家決策的底層邏輯,有的觀點就是來自於直接參與決策的部級以上領導。原本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可能看不到,小鎮願意去講,初心是希望影響更多人,幫助建立更加有效的認知體系,進而幫助更多人更好的成長,也算是“授人以漁”。

而個人更好地成長,這就為中國的發展增大了一絲絲力量,有很多朋友也留言感謝小鎮確實幫到了他們,這就很好。同時小鎮也感嘆,大樹鄉長這個號經過半年的分享,讀者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6%,這在全世界可能都是學歷最高的群體層了。

但是小鎮的文照樣沒什麼吸引力,有時候也會懷疑還有沒有必要繼續堅持?要不要也轉型走流量?畢竟流量文寫起來特別輕鬆,十來分鐘就一篇,這樣反而還安全,省的經常被刪文、封號。

可是,為了流量而改變,小鎮的良心過不去,更是本末倒置。因為小鎮寫文的根本目的是兩個:

一是分享,影響更多人提升;二是透過每天的日更、交流,不斷的提高小鎮自己的能力,更好的瞭解社會現狀。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希望大家儘量有個習慣,不管看不看,睡覺前或者起床後開啟“大樹鄉長”,點選一下最新的文章,為小鎮增加些長期堅持的積極性。

今天的牢騷有些長,大家見諒。不過前面說的跟後面要講的也有關係,那就是急功近利和經得起沉澱到底哪個才是未來?

我們都知道,緊跟國家大勢,才能事半功倍地獲得更多,所謂“風口上的豬都能飛”,道理都懂,大勢在哪裡,估計常看小鎮文章的也應該明白了:

數字經濟、碳中和。

很多朋友留言問,個人如何參與到這個大勢裡,還問一些培訓班有沒有價值等等。

首先,學習是必須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想要成功的門檻越來越高,有些老人的話聽聽就行,時代不一樣了,比如學習與成功的關係。

在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學習其實沒那麼重要,只要腦子夠活、有魄力、肯吃苦、能闖蕩甚至有一些不要臉、不要良心,到處都是機會。那個時候經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本來就不多。

但是現在呢?還講什麼不學習更成功?光高等教育在校生就已經超過4千萬人,而且現在很明顯已經臨近數字化改造傳統行業的臨界點,越來越多的行業需要一定的學習能力,終身學習、自主學習越來越重要,這個時候有沒有經過系統的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

為什麼小鎮不把印度視為威脅,因為在未來,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或者職業教育的都不能算作有效的勞動力人口。

更何況,大學生越來越多了,今年900多萬應屆大學生畢業,僅僅明面數據就有近三分之一畢業後未就業,這900萬人裡985是少數中的少數,好工作本來就少,那自然在學歷上越來越內卷。

就像最近,有些街道、中學招的都是清華北大,小鎮覺得沒啥奇怪的,光清華一年畢業的本科和研究生就超過1萬人,全社會累計清北生有多少?哪裡還金貴啊,當然清北還是有優勢的,所以這些年薪幾十萬的街道辦、老師工作,就是被清北的搶走了。

更不要說創業了,不學習創業成功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未來是數字經濟的時代、是碳中和的時代,這兩個哪一個不是高度技術化、知識化的,不學習行嗎?

有的網際網路公司,也不算小了,好歹近百億美元,創始人學歷不行都混不進圈子,都被逼著去讀在職提高學歷去了。學歷已經成了一些圈子的門檻。

學習的道理不多展開了,總之時代變了,未來還要進一步變,不要拿過去當安慰了,清醒一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會砸死人的。

其次,學習不要急功近利。

很多朋友已經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但是一定要明白,學習是長期的事情,怎麼學習今天不展開,但是要專門批判一下某些趕潮流的速成班。

比如什麼碳中和相關的培訓,這個就不點名了,省的壞了人家的生意。

碳中和的確非常缺適用的人才,也確實有一些專業的崗位,但是一定要明白,碳中和到底是怎麼回事,碳交易又是怎麼回事。

可以看看一篇舊文《碳交易與我們個人有什麼關係?》,小鎮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現在中國碳交易就三種形式:配額、CCER、碳普惠。

CCER已經暫停新增了,而且體量很小,目前真正搞起來的也就是林匯之類;碳普惠更是零星試點,沒啥太大意思。

國家現在真正投入大力氣去做的是配額,但是這個配額目前也只完成了發電領域的應用,接下來要拓展到化工、建築、航空等8個重排放企業。

這裡就要明白,參加這個的門檻很高,這都是國家分配的配額,參加的企業都是非常有實力的。比如7月開始的全國碳交易,參加的企業就幾千個,最差的都得是有點規模的火電廠,先不說這樣的事情在各個企業本來就是比較重視的,光說進這些企業就所有人都行嗎?

相關的機構更是不容易,比如國家發改委、環境保護部,各地政府部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智庫單位,清華大學等高校,還有一些專業的諮詢機構、獨角獸以上企業等等。

這些相關的單位,是一個簡單的培訓就能行的嗎?都進不去上面的這些參與方,還談什麼機會。

尤其是這些培訓,說白了就是幾十個小時的影片網課,結束了發一個課程學習證書,掛的名頭看上去很大,但是大家有沒有去“中國人事考試網”查查,有沒有這個培訓?

如果“中國人事考試網”都沒這個培訓,那說白了就是個民間培訓班,能有啥公信力?

當然這種班還是有用的,比如實在不想去自己蒐集材料,但是領導已經安排要幹這個活了,那麼花點錢去培訓下,系統地瞭解下,回頭拿著證書也好跟領導報告,反正費用能報銷,這種情況就挺好。

是有很多來諮詢小鎮的,可是指望靠這個證書去反過來找機會的,這可能嗎?

有付出才有收穫,就幾千塊錢幾十小時隨隨便便的學習,憑什麼能換來那麼大的收穫?

最後,到底怎麼做?

小鎮之前也回答過,知道趨勢,對個人最現實的就是認清未來發展方向,然後整理下自己的能力結構、背景機遇,思考下自己可以在什麼地方找到切入點,什麼地方需要提高,然後經過一番努力,讓自己契合這個大勢,最核心的是找到一份更加符合未來發展的好工作。

然後,就好好努力吧,先把工作做好,上了正路,按照小鎮在《人生前35年的個人發展方法論》所講的:

大學以前就好好養成學習習慣,儘可能考上好大學,學校和專業選擇可以參考《高考志願該怎麼填?》。

大一好好熟悉大學,大二開始就要為了未來確定方向,什麼學生會之類的不是主席副主席不想走體制內就全都放棄,未來繼續深造、工作開始準備,最遲大三就要開始實習,去體會下到底有多卷。

畢業前三年找一個儘可能大的平臺,去好好地磨練系統化的能力,腳踏實地的提高自己;然後開始進一步加深或者帶團隊、打造行業口碑,35歲左右有一定的個人品牌,這麼走下來,35歲以後該怎麼走自己很清楚了。這樣走下來,根本就不會存在什麼“35歲危機”。

大概的框架就如此了,具體不展開了,有興趣可以去對照下,如果發現對應年齡的目標自己沒實現,那就抓緊補。

一定要明白,沒有誰能輕輕鬆鬆成功,總有讀者朋友留言哀怨,問小鎮如何改變。

其實答案很簡單,發現了問題,那就去做就行了,小鎮說再多、說的天花亂墜有什麼用?不還是得靠行動?

今天聊的有些情緒化,歸根到底是覺得相識也是緣分,希望關注小鎮的讀者們未來能更好。

人生一世不容易,但是還是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