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餘秀華的近作《與李安源同遊玄武湖》

欣賞一首小詩最適合在與作者大致相似的環境裡或經歷後。詩意,很多時候與佛家的禪理大致相似,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因為詩詞作品自古以來就是以含蓄為貴,所謂的“忌直貴曲”。白馬君覺得讀現代詩也一樣,這是判斷漢語詩歌優劣的一個標準。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著名網路詩人餘秀華的一首近作。

《與李安源同遊玄武湖》

遊船在湖面上是平穩的

動盪的是投影在水底的雲朵

我和他,若說萍水相逢

把“萍”字甩上岸,就是水滴的融合

安源你說:有沒有怕水的魚

把塵世的鐵鉤死死含在嘴裡?

安源你說,這湖底還藏著多少壇酒

來供我和你對酌?

來供我點燃火堆照亮如同你我

這般的相逢

遊船開了一圈,回到系舟處

我們相逢在各自人生的下半場

好像什麼都得到過

也彷彿一無所有

你總是牽著我走路

我知道這樣的憐憫

此生,你只給了我一個

漫讀餘秀華的近作《與李安源同遊玄武湖》

和許多詩友一樣,我是比較喜歡讀餘秀華的小詩的,因為她的很多小詩充滿了所謂的“煙火味”。什麼是煙火味兒呢?你我寫不出來的生活感受,比如說一些類似的切膚之痛,心頭莫名的憂傷,心中的頓悟,令人明澈清爽,令人愉快的感覺。當被一位詩人寫出來後,我們一讀就會嘖嘖稱奇:就是這個味。餘秀華的《同李安源遊玄武湖》同樣是。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與人之間相處友善,就成了朋友。而詩友之間相約遊山玩水,往往會留下與之相關的詩作,記遊之作。看題園可知餘秀華這首詩正屬於記遊詩。古詩詞中的結伴記遊詩名篇有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漫讀餘秀華的近作《與李安源同遊玄武湖》

這兩首詩白馬君很喜歡讀。像李白孟浩然這樣的詩人胸襟、志向、脾味都異於常人,體現在他們的作品中,喜憂皆能讓人共鳴。再加上古典詩歌的音韻格律之美,讀後更是令口齒生香。假如用現代白話詩寫一首記遊題材的作品該如何下手呢?

這有點難度。一是容易寫成枯燥乏味的流水似的記敘文;二是符合現代白話詩歌特點,符合吟詠的意象的選擇,不同意象之間思維的跳躍;三是由於不像古體詩受音韻格律的約束,一首詩剪裁的過程比如煉字煉句就沒那麼容易。餘秀華這首《與李安源同遊玄武湖》做到了。作為新詩中的記遊詩,餘秀華把這首詩寫得如駕輕就熟般容易,可謂遊刃有餘。

漫讀餘秀華的近作《與李安源同遊玄武湖》

一開頭詩人舉出了在湖上所見並置身其間的兩種事物:湖上的遊船和湖裡的雲影。首句貌似很平淡:“遊船在湖面上是平穩的”。這一句透過玄武湖的波瀾不起,傳遞出詩人內心平靜與怡悅,從而顯示出兩位友人默契同行的和諧。平穩的遊船,動盪的雲影,這兩種事物一穩一亂,一靜一動,相映成景,又對比成趣,讓久閱塵世的人不免想起“浮雲世事空”,“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亦或“春水船如天上坐”。這兩句在這首詩中算是起興,由雲影與船。引出兩位文友:“我和他,若說萍水相逢 / 把萍字甩上岸,就是水滴的融合”。

兩位文友並非萍水相逢,他們都是事先有約定的來遊湖。萍水相逢,出自唐初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意即從未謀面的人傾刻相遇。杜工部也有詩句曰“地分南北任流萍”。透過第四句可見詩人雖然用了“萍水相逢”,卻並不覺得自己和李安源是隨波逐流的浮萍草,因為前面已經說了船是穩定的。

漫讀餘秀華的近作《與李安源同遊玄武湖》

詩人突發奇想把“萍”字甩上岸,二人就是“水的融合”,是在暗暗讚頌了兩人友誼之船的穩固,正如流水知音,可以交心,無話不談,從而引出了詩的第2節。

看見沒?詩人含蓄巧妙的銜接,手法之高明,正在於不知不覺間把二人純潔的友誼用比興的手法勾勒出來,從而達到傾訴衷腸的目的。詩的第二節恰恰就是詩人在向文友吐露真情,感慨塵世。

漫讀餘秀華的近作《與李安源同遊玄武湖》

第2節詩中詩人連發兩問,讓人聯想翩翩。或許詩人真的問過李安源這樣似乎很奇葩的問題,但對於詩人自己來說首先是捫心自問:有沒有怕水的魚?把塵世的鐵鉤死死含在嘴裡。 這魚其實就是指她自己。熱愛著生活,苦戀著生命,不是神仙,卻一樣嚮往愜意和逍遙的生活。這是詩裡的第1個問話。

第2個問話著重於以暗喻的手法來形容兩人友情的天長地久。詩人把兩顆心比作玄武湖,把友情比作陳釀美酒。誰能說得清兩人心裡有多少美酒可供對酌呢?這酒藏應該可供他們一生同飲共醉吧。喝不完的話就把它們燃成熊熊烈火,照亮摯友的肝膽。

這一節把生活與友情寫得可謂深沉含蓄。

漫讀餘秀華的近作《與李安源同遊玄武湖》

從第10句到第14句可以看作詩的第3節。在這一節裡詩人從第2節拓開一筆,寫人生,談得失,由實入虛,如夢囈語。第10句是後面4句的詮釋。什麼樣的相逢呢?從水上乘船遊了一圈又回到原地,這真的很像人在後半生相逢。不是嗎?兩人都已經到了過半百的年齡,風雨後無限的感慨,再見彩虹的驚喜。得如何,失又如何呢?

第3節裡的相逢之意,與第一節裡的萍水相逢形成復沓迴環的結構,詠歎不已,耐人品味。

漫讀餘秀華的近作《與李安源同遊玄武湖》

第4節又轉回到第二節裡所形容的珍貴友誼,並從夢幻之語轉入情親之語。誰能真誠的對待過詩人這樣的女人呢?一個走路不方便的女人,最感動的就是能攙扶她,憐惜她,敬重她的人。一個人在人間搖搖晃晃,而她始終心存一輪明月,這明月就是能懂她的人,能和她一起遊湖談心的人,卻不一定是愛人。讀了她這首詩,可知她會倍加珍惜這個人。

餘秀華這首詩構思巧妙,深沉中不乏靈動,清新含蓄,是深受詩友好評的一首佳作。各位詩友感覺如何呢?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