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學:李澤厚的《美的歷程》

吳承學:李澤厚的《美的歷程》

上世紀80年代的讀書記憶是溫馨的。那個時代百廢待興,一切都是開放而自由。我們正當年輕,如飢似渴,對於各種書籍、各方面的知識,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消化力,就像大旱之後乾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時雨。當時,陳景潤因為徐遲一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而成為全國人民的偶像,而李澤厚則是許多大學文科生的崇拜物件。《美的歷程》初版是1981年,出版後洛陽紙貴,居然成為一版再版的暢銷書。這不僅是一種學術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現象。人們從長期壓抑中解放出來,表現出對美的強烈訴求,這也是思想解放運動思潮中的一朵浪花。那時,李澤厚還是50歲上下的年輕學者。許多大學生如痴如醉地賞讀、討論這本書,給人的感覺就像一班去春遊的小孩,尾隨著老師,在鮮花怒放的郊外,觀察奼紫嫣紅的春天。那種興奮和激動,實在難以言傳。

這是一本充滿激情與想象的藝術隨筆。書中有很多“也許……也許”這樣的推測之言,它不嚴謹,但充滿靈氣與感悟,給人以想象與啟迪。這本不足二十萬字的書,從中華文明的源頭一直講到清代,涉及哲學、藝術、美學、文學等諸多問題。你可以說它是蜻蜓點水,也可以說是畫龍點睛。現在重讀此書,覺得它對中國古代藝術的許多評點,仍是不可移易的。比如李澤厚把“杜詩顏字韓文”作為盛中唐之交的藝術典範,“它們一個共同的特徵是,把盛唐那種雄豪壯偉的氣勢情緒納入規範。”這種總結相當有見地和功力。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美的歷程》並不是李澤厚的代表作。奇怪的是,此後他出版了不少思想精深的著作,讀起來卻沒有了當年的感動。細細一想並不奇怪,《美的歷程》剛好是年輕作者、年輕讀者相聚在激情燃燒的八十年代。現在,李先生老矣,他的讀者也在慢慢老去。提起李澤厚和他的書,不少年輕人茫然如聞開天遺事。

再見,那個已經遙遠但在我們心中仍然浪漫的時代。

——摘自吳承學《冰壺秋月》

浙江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