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稱之源——西周“噩(鄂)侯弟歷季”銅尊

湖北簡稱“鄂”,其由來有多種說法,但主流意見一般認為,其源於湖北地區在西周時期有鄂國的存在,鄂國中心又有東鄂、西鄂之說,其中西鄂在今河南省南陽市遭到摒棄,東鄂在今鄂州市而為廣大地方史學者所認同,但因今鄂州附近尚未發現出土資料,多單憑後世撰寫的歷史文獻考證所得。直至1975年在隨州安居羊子山發現了1件

西周“噩(鄂)侯弟歷季”銅尊

後,才有不少學者用此考古資料為鄂國在西鄂提出了新證。

館藏文物

銅器篇

西周“噩(鄂)侯弟歷季”銅尊

“鄂”稱之源——西周“噩(鄂)侯弟歷季”銅尊

該尊高19。8釐米、口徑18釐米、圈足徑9。8釐米。侈口,長頸,垂腹,圈足,腹部有單獸首鋬,獸尾上卷。腹部飾四道弦紋,圈足飾一道弦紋。器內底鑄銘文兩行八字:

“噩(鄂)侯弟歷季作旅彝”

,器物明確記載了該尊的主人為噩(鄂)侯之弟歷季。

而相同銘文的器物分別有上海、洛陽博物館收藏的銅卣、簋,這3件“噩(鄂)侯弟歷季”器很可能出自羊子山墓地的同一座墓葬,後者則因被盜而流失,這從墓地多座墓葬盜掘較為嚴重的情況可以得到證明。與尊同出的青銅器還有鼎、簋、爵各1件,從器物的形制、紋飾分析,這批銅器的時代為西周早期。如此,則此墓即為“噩(鄂)侯弟歷季”墓。

2007年,在與出土“噩(鄂)侯弟歷季”尊相同的墓地又發現了1座“噩(鄂)侯”墓,清理出青銅器27件,有鼎、方鼎、簋、方座簋、方罍、方尊、爵、斝、盉、卣、盤等,其中10餘件器物鑄有“噩侯”或“噩中”銘文,從銅器組合、數量和形制、紋飾判斷,該墓為西周早期1座“噩(鄂)侯”的墓葬。

同時,1980年發現的1座墓葬出土青銅器18件,器類有鼎、簋、爵、尊、觶、卣、戈,一爵腹部鋬間和觶圈足內壁分別鑄有“戈父辛”、“子父癸”銘文,其時代也在西周早期。墓主人身份也較高。

延伸

鄂是商代一個有較高聲望和實力的古國,曾為“紂之三公”。從上述發現看,羊子山墓地應是西周時期的鄂國國君家族墓地,雖然因尚未發掘,墓地的起始和結束時間不明,但至少可以確定這裡是西周早期的鄂國國君墓地。既然鄂侯墓地在隨州羊子山,那麼,其政治中心即都城當距此不遠,該時期的鄂國統治區域很可能就在隨棗走廊一帶,向北或許到了南陽盆地和淮河流域。

西周初年,鄂國成為周王朝的封國,並與周王朝保持著長期的密切關係,地位較高,直到西周孝、夷時期因鄂侯馭方率南淮夷、東夷反周,被周師所滅或遭受重創而逐步衰亡。其中可能有一支向東南遷徙到了今鄂州一帶,從而逐步形成了鄂為東鄂的流行說法。

“噩(鄂)侯弟歷季”尊的發現首次從實物資料層面證明了鄂國的地望所在,為湖北簡稱“鄂”源於西鄂提供了重要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