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五十四章之所悟——秉一而持,鋪枝散葉,必生華彩

《道德經》第五十四章之所悟——秉一而持,鋪枝散葉,必生華彩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譯文】

善於建樹的人一旦有所建樹就不可拔除,善於抱持的人一旦有所抱持就不會脫掉。如果子子孫孫都能遵守“善建”、“善抱”的道理,後代的煙火就不會斷絕。把這個道理貫徹付諸到自身,他的德就是真實純正的;把這個道理貫徹付諸到一家,他的德就是豐盈有餘的;把這個道理貫徹付諸到一鄉,他的德就會受到尊崇;把這個道理貫徹付諸到一國,他的德就會豐盛碩大;把這個道理貫徹付諸到天下,他的德就會無限普及。所以以自身的修身之道來觀察他人,以自家觀察他家,以自鄉觀察他鄉,以自己的國家觀察其他的國家,以自己的天下觀察別人的天下。我憑藉什麼知道天下的情況呢?就是用的這種方法。

一切實相皆為假象,無立不破,實相皆難長存,滄海桑田皆然,有相消失於無相。這裡的善建者建之非實體,而為悟道而從的心,是內心奠定的強大根基。沒有根基的定力,人們便無方向感而不知所從,如水中浮萍搖曳不定,失去行為的指南和依據。“載營魄抱一”而心神大定,心之所指,行而懷德,並且以一貫之,雖死尤生。

老子不主張戒欲,男陽女陰,各執一半,陰陽相合,合而為一,子孫不輟。以道的指引行事,必表現為大德,《論語-學而》中曾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人往往活在事中,難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被人帶偏了節奏,要“其德乃真”,必須用虛靜妙法跳出肉身,關照行為是否與道合一,心行合一方為真,即為玄同。

世人皆以假象為真,以本我即真我,以肉身實體的體驗和感受為真理,這並非道行合一,而為心行合一,當心與道遠離,即思想與大道相背離,心身將灰飛煙滅,不道早已!心念與肉身相合,心為神,是肉身的主宰,肉身是相,是物相,精神是借殼上市,是用這個殼表達行為的德與不德。當心念與道相合,即肉身不在,道心永存,轉而附於其他,留傳於世。

華夏文明五千餘年的歷史,世界上已無可匹敵之悠遠及傳承。入世的思想包羅永珍影響著中華後代,他的精神力量和凝聚力無居其右者,雖歷經興衰起伏,形滅而神存。

世事變幻,光怪陸離,人心不古,紙醉金迷,世人趨之若鶩,如春登臺。當這種現象成為世界的普世價值,與道漸行漸遠,災難必然降臨。這種負能量的集聚到達一個臨界點,必然導致一個整體性爆發而死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持善念以守柔,大變革時代來臨,必將日新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