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相對論

1905,愛因斯坦相對論橫空出世的時候,哲學家也很興奮。在哲學家眼中,所謂“一切都是相對的”,這不就是哲學體系中那個熟悉命題嘛。絕對與相對,這些問題我們靠著思考就想明白了。當物理學家千辛萬苦

爬到山頂的時候

,哲學家已經等候多時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如果一切都是相對的,為什麼光速卻是恆定不變的?還有,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是怎麼回事?質量為什麼就是能量?什麼是四維時空?時空為什麼可以彎曲?坦率地說,這些內容,顯然不是哲學家靠思考就能想明白的。

雖然物理學家與哲學家領域有別,專業迥異,卻都是在用各自的方法認識客觀世界,都是用各自的方法改造我們的世界觀。從這個角度看,物理學與哲學可謂是同出一源。不同在於,作為僅次於數學的嚴謹學問,物理學更能夠穿透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有多麼大的侷限性。對於多數難以理解相對論的人來說,這也許就是相對論最大的貢獻。

就像投資,其實質既是金錢在絕對時空之間的相對錶現,也是思想在客觀實在之間的主觀表現。

投資,快與慢

什麼是快?什麼是慢?從相對論的角度看,快與慢都是相對的,因為我們不能脫離參照系來談快慢。

比如,你在飛馳的高鐵上向前進的方向扔一個紙團,這個紙團相對於高鐵上的你和站臺上的我,快與慢是不同的。以你為參照系,由於你在飛馳高鐵上,紙團的速度就是你扔出去的速度,所以你看起來紙團的速度並不快。如果以我為參照系,由於我在靜止的站臺上,紙團的速度就是你扔出的速度加上高鐵的速度,所以我看起來紙團的速度就非常快。

事實上,物理學上不同的參照系,就是我們看待事物的不同視角。用不同的視角看待投資,你也會看到不同的快與慢。

假設你聽訊息做投資,如果股價上漲10%,那你100萬的本金就變成了110萬,看起來你賺錢的速度是很快的。不過,聽訊息投資最大的問題就是你無法承受股價下跌的壓力,畢竟你不是透過自己的研究得出的獨立判斷。如果接下來股價下跌10%,那麼你的資產就變成了99萬。結果就是,看起來快的方式,反而是慢的。《孫子兵法》說:“勝兵先勝而求戰,敗兵先戰而求勝”,說的就是這種投資方式。

假設你加槓桿做投資,而且是10倍的高槓杆,如果某天股價上漲10%,你的本金收益會超過100%,這個賺錢的速度應該是很快了。但是,如果股價下跌10%,那你連本金都已經灰飛煙滅了,就更別提收益了。結果,看起來最快的方式,卻是最慢的。

換一個視角,願意每年以20%左右的收益率穩定複合增長的投資方式,看起來很慢,卻是最快的。把這個投資理念想得最明白,用得最到位的就是股神巴菲特。每次看到有人嘲笑巴菲特年化20%的收益率,只能感慨股神的境界非常人能懂。一年賺20%並不難,難的是把20%的收益率保持56年。

投資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比誰活得久。投資的目標是為了到達終點,如果你在途中不是退出就是跑錯方向,速度再快又有什麼意義呢?

《道德經》有云:“少則得,多則惑。”做投資也一樣,欲速則不達,厚積才能薄發。

投資與投機

投資有兩種方式,要麼做價值投資,要麼做價格投機。有人問,這兩者截然不同嗎?是的,截然不同。投資和投機就像兩種人性,也許你可以用不同的人性處理不同的事,但是你很難用不同的人性應付同一件事。

有人說,我可以用投資的心態做投機,或者用投機的心態做投資。別逗了,你這不是在騙別人,你這是在騙自己。因為你既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人性的威力。不論是投資還是投機,即使擇其一種終生為之也未必有多大成就,何況拿著截然相反的兩種人性左右互搏?

就拿茅臺這個投資標杆來說,假設你用投資的心態做投機,無非就是希望低吸高拋做波段。坦率地說,低吸高拋的結局通常都是高吸低拋。即使茅臺的長期的股價是持續上漲的,短期依然有很多次大幅下跌,畢竟短期的股價變化基本就是隨機遊走的。就連股神都說:“想要在股市從事波段操作是神做的事,不是人做的事。”

而且,一旦你有了投機的心理,哪怕是一絲一毫的投機心理,你就無法成為了一個堅定的價值投資者。因為投資與投機之不相容,根本在於兩種人性之間的不相容。

認識你自己

雅典德爾菲神廟的這句著名神諭,似乎擁有著絕對的適用範圍,包括投資。

如果說真的存在投資的聖盃,那這個聖盃就是——建立符合自己的投資體系。不論是巴菲特還是利弗摩爾,每一位大師獲得成功的秘訣都是依靠各自獨特的投資體系。但是,單純學習或者照搬這些投資理念卻無法讓你成功,因為你既不是巴菲特,也不是利弗摩爾。近代著名國畫家吳昌碩說過:“學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進,似我者死。”

不論你信仰價值投資,還是信奉價格投機;不論你擅長理解商業,還是喜歡跟蹤趨勢;不論你是一個長期主義者,還是一個短期投機者,歸根到底,你必須要清醒地認識你自己。只有這樣,你才能找到符合自己信仰的投資理念,才能建立符合自己修改的投資體系。從你擁有投資體系的那一天開始,即使你不能成為頂尖高手,也能成為優秀的投資者。

不瞭解自己,就只能以別人的理念為理念,以別人的策略為策略,甚至以別人的觀點為觀點,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到最後,你失去的不僅是金錢,還有一去不復返的時間和生命體驗。

找到符合自己性格的投資策略,這不只是要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學習投資,也要在實踐投資的過程中認識自己、完善自己。要點在於,這一切都必須依靠行動,而不是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