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下一首口吃奇詩,第一次就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一定沒問題

說起蘇軾,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他出生於公元1037年,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在整個宋代,可以說,是當時文學界最高成就的代表人。從小到大,蘇軾的詩詞也學了不少,基本上都是朗朗上口的,但是,蘇軾曾經寫過的一首“口吃詩”,卻是讓很多人開始懷疑自我——我可能是個結巴;

蘇軾寫下一首口吃奇詩,第一次就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一定沒問題

那麼什麼叫做“口吃詩”?

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在我們的漢語體系中,整個的發音是一分為二的。其中包括“聲”和“韻”,一般來說,前面的是“聲”,後邊兒的是“韻”,所以,在很多古詩詞中,經常就講究一個“押韻”。簡單粗暴的說,就是把韻母之間彼此讀起來諧音的字,要放在固定的位置,這樣的話,在讀的都很好,就會覺得很好聽,而且讀起來很順口。

蘇軾寫下一首口吃奇詩,第一次就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一定沒問題

但是,如果將聲母一樣的字放一起讀,估計你也會讀蒙了。像現在,很多繞口令都是這種,同一個聲母疊在一起,讀起來也不順口,更不用說好不好聽了。所以,像口吃詩、結巴詩3等等,其實都是同一個東西,你要是不懂,直接理解為是繞口令也行。

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蘇軾的這首詩吧(如圖)

蘇軾寫下一首口吃奇詩,第一次就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一定沒問題

怎麼樣,不知你是否可以一次性流暢地讀完呢?可以做到的,那確實是不簡單,但是說實話,我還是做不到的。

這首詩,叫做《西山戲題武昌王居士》,當時的蘇軾,被貶在了黃州,在公元1082年的時候,弟弟蘇轍去看他,兩人在遊玩的時候,開心得不得了,於是就故意調皮了一下,最後根據周遭的所見所感,寫下這首詩。

蘇軾寫下一首口吃奇詩,第一次就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一定沒問題

詩中的意思大概就是:

我站在這九曲亭上,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美麗的風景。那邊有高大的城牆,田裡也有勞作的農民,這邊的江面上,有漁人划著船兒在垂釣,江邊還有隨風飄揚的江草。你看,這天怕是要黑了,那胡笳聲響起來了,牲畜們都被驚嚇到了。那路上的幾個 行人,解開衣襟坐在那裡,像是簸箕一樣,語音一會兒唱歌,一會兒舞劍的,一直在喝著酒,看起來真是愜意得很。沒有筷子,於是就把頭上戴著的發笄取下來當筷子,吃魚又吃瓜。

蘇軾寫下一首口吃奇詩,第一次就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一定沒問題

在這首詩中,主要描繪了湖面和周圍的好風光,還有自己和弟弟的瀟灑不羈。雖說當時是被貶在黃州,但是,由此也可見,蘇軾他確實是個樂觀的人。

雖說這首詩歌和蘇軾以往的作品在手法上不一樣,但也是蘇軾俏皮了一回。整體來說,還是不減蘇軾一貫的樂觀瀟灑。

其實,像這種“口吃詩”,最早是出現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比如,庚信的《示封中錄詩》就是一篇典型的,不過語言也是在不斷髮展的,所以,不知在當時,念起來是什麼樣的。

蘇軾寫下一首口吃奇詩,第一次就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一定沒問題

不過,在蘇軾的這首詩當中,基本上都是聲母相同的字,讀起來雖然拗口得很,但還是挺有意思的。不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多試幾次,感受一下中華文化不一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