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曲則全”與玄同思想是什麼關係?為什麼人最終會走向文明?

開經語

宣道貴德抱無得一,行善利生濟世救人。

虛靜恬淡寂寞無為,知強守柔神定氣閒。

求真返樸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無名玄同無礙,上德無己法雨無邊。

此篇承接(

什麼是“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修身四德是什麼?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第五段經文: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老子此章結尾再次回到開篇主題

“曲則全”

,這是

怕世人不信,所以如此行文

。這種文法在《道德經》中極少見。

曲則全是遠古大宗師傳下的甚深法語

,但後世修行人不肯在此用功,世人更聽過即忘,致使社會越來越陷入爭鬥之中,血流成河,老子哀傷不已。此章為此而宣說。

遠古人們

“相愛而不以為仁”

,今世君與民爭,父子相爭,一部《春秋》,血淚斑斑的記載,老子自己是

柱下史

,年歲又大,比孔子記憶的更多。

老子此章不僅是勸誡君王,而且是勸誡世人(眾人、俗人)

,所以接在五步修道章之後。

不能見道,就不會相信“曲則全”的甚深教義。

君王從世人中來,整個社會都把不爭作為基本價值觀,那君王才可能不爭

。老子此章以

勸誡世人為核心,讓不爭之德流行世間,在世間發揚光大

。曲則全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無處不在。

老子“曲則全”與玄同思想是什麼關係?為什麼人最終會走向文明?

經文:誠全而歸之。

全德者必然作為真正的引領者,引領世人走向不爭之路。

生命從和中來,必須迴歸和,因此必須捨棄爭

。經文

曲則全

必須與前文

公乃全,全乃天

結合一起,方能看出老子的深意。

把曲則全解釋為委曲求全是錯誤的。呉誠真道長說:

“於處世來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委屈才能求全,曲則圓融,圓融才能周全”。

(《道德經闡微》第64頁)代表了大部分註釋家的觀點,但這不是老子的思想。

全不是全身,而是

全德

。曲不是委屈,而是

生命體的自然生長態勢

。生命體的自然生長態勢(樹根、身體毛細血管)本來如此。從修行上說,曲代表的是

恆順眾生的高貴德性。

老子“曲則全”與玄同思想是什麼關係?為什麼人最終會走向文明?

文若愚說:

“老子在此所說的不爭,不是假作不爭,不是以不爭為手段來達到爭的目的,而是實實在在的不爭,無心去爭,不會參與世人的爭奪之事。而也正因為其不爭,世人也無法與之爭”。

(《道德經全書》第118頁)這是很有道理的。

把不爭作為手段就錯了,

把不爭作為目的才是全德之人

。《紅樓夢》中王熙鳳是爭的典型,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令人惋惜。此章只有經過修道五步實修法才能獲得真實利益。

老子“曲則全”與玄同思想是什麼關係?為什麼人最終會走向文明?

經文誠全而歸之”的“全”不是全部的全,而是

全德的全

,全德者,

天下都會歸流如水

。“歸”不是歸屬,而是

歸流

在天的眼中,全德者是天下人的引路人。這種歸流,世人是看不見的,但是

自然而然

的。第三十二章: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也”

,就是“全而歸之”的註釋。把全釋為全部,歸釋為歸屬,那就失去老子的本意。

聖人不為大,始終不為大,只是在天的眼中是大的。百姓只是江海般歸流,這就是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老子“曲則全”與玄同思想是什麼關係?為什麼人最終會走向文明?

這樣,曲則全的意義就更加明顯了,是全德而不是委曲求全,

曲是和的一種方式

,而不是委屈自己,應該本來是曲。

曲才能和,和才是全德之人

。最後一個“誠全而歸之”的“全”才宣說本意。

布袋和尚有一首禪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沖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曲則全與布袋和尚的

“退步原來是向前”

妙合。

向前是道業向前

從俗諦看是退步,從真諦看是向前。

曲與全的關係就是如此。

老子“曲則全”與玄同思想是什麼關係?為什麼人最終會走向文明?

此章是老子

反向哲學

的進一步展開,與

玄同思想

結合在一起,反向哲學的最高境界就是

萬物玄同

。釋德清說:

“不能從事於道者,未得玄同故。聖人從事於道者,妙契玄同。”

(二十三章注)釋德清深悟老子玄同思想是核心。

曲則全章內涵了玄同思想,

曲與全玄同,枉與直玄同,窪與盈玄同,弊與新玄同,少與多玄同(慾望少就是德多)

。玄同,就是

不同之同

。人見不同,天則見同,人與天異,故曰玄同。曲則全章闡述了深刻玄同思想,啟迪世人,達到不爭而和的境界。

老子“曲則全”與玄同思想是什麼關係?為什麼人最終會走向文明?

(附)章節順序爭議:

帛書沒有出土,章節爭議不大,有部分註釋家指出曲則全章(二十二章)與企者不立章(二十四章)相連,

現在帛書出土證明二章確實是姐妹章,不可分離

。帛書甲乙本正是如此,中間沒有希言自然章(二十三章)。但帛書是

企者不立章

在前,

曲則全章

在後,但按老子述事理路

,應該是曲則全章在前,企者不立章在後

,只要把希言自然章移後到二十四章的位置就可以。

這樣

希言自然章與道法自然(二十五章)緊密相連

,希言自然已經闡述了道、天、地、人的關係,正是道法自然章(二十五章)的序言。為了尊重王弼通行本的權威性,應該肯定

《道德經》八十一章的劃分是固有的

,後人不應該再以己意重新劃分。

老子“曲則全”與玄同思想是什麼關係?為什麼人最終會走向文明?

章節中確有姐妹章,這個應該識別出來,曲則全章和企者不立章就是如此,但只作說明,不調整王弼章節順序,保持幾千年解讀《道德經》的一致性。

帛書有三處共六章順序與王弼通行本不一致

,這值得深入研究。此處是一處,第二處是

反者道之動章(四十章)和上士聞之章(四十一章)互換順序

。第三處是

小國寡民章(八十章)和信言不美章(八十一章)出現在天下皆謂我道大章(六十七章)和善為士者不武章(六十八章)的位置上

,其他順延。

老子“曲則全”與玄同思想是什麼關係?為什麼人最終會走向文明?

理解章節順序對於理解《道德經》各章的內涵有關聯。

希言自然章(二十三章)和大道自然章(二十五章)是姐妹章

,這樣更能理解希言自然章和大道自然章的深刻內涵,解決一些疑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