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之下出孝子”如今社會還適用嗎?

古人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強調的是“嚴師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思想的進步,我們不禁想問,這個邏輯還是否成立。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思想的進步,法制體系和道德倫理也逐漸隨著社會的進步在進步、完善。但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古人的教育理念和當代人的教育理念就有了衝突。周朝時候的“三綱五常”為古人的教育理念起了一個撐腰的作用,“父為子綱”是最基礎的要求,和當代的孝不同,它所要求的是孩子要對父母無條件的服從,父母打孩子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不容辯駁的,父母有錯孩子只能柔聲細語的去勸說,成不成還兩說。當然古時候的這種孝在現代人眼中就是愚孝。

“棍棒之下出孝子”如今社會還適用嗎?

在“老思想”和“新文化”的衝擊中,我們看到的是古時候教育的弊端,在教育方面過分講求“體罰”的效果,而在當代一味的使用體罰不符合現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古人在教育中長期對孩子行為、思想上套上一個又一個的枷鎖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對的,但因為古人在教育中強調“孝”,這一方面還是值得肯定的。當代的家長們知道要想讓孩子健康地成長,就應該釋放他們的“天性”、解放他們的思想,給孩子一個寓教於樂的成長環境,這樣更利於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棍棒之下出孝子”如今社會還適用嗎?

但是當代的教育中還是有所弊端,因為缺失了“棍棒”的存在,簡單的一個情況就是孩子對父母、長輩沒有了“敬畏”之心。上面的確說長期在孩子身上套枷鎖是不對的,但沒有完全否定“棍棒”的存在意義。古時候講求的是孩子錯了,父母直接上手打,為什麼很少告訴孩子,打就完了,給孩子長長記性,不得不說,古人對於長輩的禮貌可是一點都不缺的。為什麼要著重講現在的孩子對父母和長輩失去了“敬畏”之心,其實不應該說是敬畏,而是缺少應有的尊敬。不單單是因為對長輩不尊敬就要動用“棍棒”,還有孩子在成長之中難免會犯錯,但是每個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可以講道理,有的孩子就是不聽道理的那種。

“棍棒之下出孝子”如今社會還適用嗎?

更簡單的說,有的孩子在前面某一階段的成長中思想形成中有些偏激,例如性格暴躁、有暴力傾向,這個時候講道理還能講得通嗎?棍棒教育應該是最野蠻的教育了,可是如果教育孩子要把棍棒教育當成底牌的話未免有些蒼白。現代社會中不應該採用棍棒教育,應該用“棍棒”教育,就好比《西遊記》中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它不是常常都要用,也不是平白無故就要用。何況不一定非要真的把孩子打成什麼樣子,只是要給孩子心裡立一個“法”,讓孩子不至於成了“大鬧天宮”的主,至於如何給孩子立“法”完全可以適度而行。

“棍棒之下出孝子”如今社會還適用嗎?

“棍棒之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在現在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但我們更應該給孩子愛的教育,人類本來就有依賴第一撫養者的天性,我們要想把孩子教育好,還是要以愛為主。愛的教育為主,但也不代表就是放棄了“棍棒”教育,畢竟還有一個詞叫事與願違的,只能是“兩手準備”,但是並非要把棍棒貫徹到底,而是要學會正確的“懲罰”孩子,正確與否全憑一個度。最後還是想強調,比起“棍棒”教育的簡單直接,能學會去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責任心學會擔當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