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有一隻神奇的鸚鵡

據《金堂縣誌》記載,唐德宗(李適)貞元年間(大約在公元785年至805年期間),在金堂棲賢山下面的北河邊上,有家姓裴的村民,信徒養了一隻聰明異常的鸚鵡,不僅會學說人話,還會念“阿彌陀佛”,而且聲音洪亮,鳥聲悠揚、悅耳。

金堂,有一隻神奇的鸚鵡

金堂縣誌

村民裴氏將這隻鸚鵡供奉到附近棲賢山的三學寺裡,法師們告知以“六齋之禁”,鸚鵡居然可以在不到進食的時間,對投放的食物全然漠視。人們還教授它持佛名號,鸚鵡則抬頭振翅(仰首奮翼),若承若聽。但是,當寺廟裡的其他打雜的人士唸誦佛經時,鸚鵡則默不作聲,或回答“不念”,或仍然高唱“阿彌陀佛”。經過長期、反覆觀察、試驗,都是這樣。

金堂,有一隻神奇的鸚鵡

金堂棲賢山三學寺之法海寺

而且,每當寺廟裡的信徒都去齋房受戒的時候,鸚鵡就在那裡像樂隊演奏佛樂一樣,“發和雅音,穆如笙竽,靜鼓天風,下上其音,念念相續,聞之者莫不洗然而嘉善矣。”

到了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七月,鸚鵡突然生病了,病了七天也不見好轉,馴養者知道這隻鸚鵡即將壽終正寢,於是在寺廟裡敲鐘,並大聲說道:“你這麼快就要走了嗎?我為你敲鐘。每敲一次,你再念一句‘阿彌陀佛’吧!”

當敲到第十下、鸚鵡唸完十句“阿彌陀佛”時,只見鸚鵡就“斂羽委足,不震不僕,奄然而絕。”真是神奇了!

金堂,有一隻神奇的鸚鵡

三學禪院

按照佛教的解釋,十念成,鸚鵡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了。

佛教還有一個說法,得慧者,圓寂後應該有舍利子。於是,僧人們將鸚鵡進行了火葬,燃燒 完畢,果然發現有十餘粒舍利,而且“炯爾耀目,瑩然在掌。識者驚視,聞者駭聽。”

後來,有個到棲賢山三學寺聖蹟巡禮的高僧慧觀,聽聞到鸚鵡靈異之事後,“涕淚悲泣,請以舍利於靈山用陶甓建塔”,並命名為“鸚鵡舍利塔”。

金堂,有一隻神奇的鸚鵡

三學寺山門

唐朝的西川節度使

韋皋聽說後,專門寫了一篇《

西川鸚鵡舍利塔記

》的文章,向皇上稟報,該文章後來被刻於三學寺的石碑上,被宋代著名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與其丈夫、著名金石學家趙明誠收錄於《金石錄》中,再後來又被清乾隆皇帝收錄入《欽定四庫全書》之中,得以萬古流傳。

四川籍中國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曾給李清照的故居寫過一幅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裡,文采有後主遺風。”

沒想到,《金石錄》里居然還有咱們金堂的《鸚鵡舍利塔記》。

金堂,有一隻神奇的鸚鵡

《金石錄》第1658號

金堂,有一隻神奇的鸚鵡

四庫全書

只可惜,隨著歲月的流逝,金堂棲賢山三學寺內的鸚鵡舍利塔早已經不見蹤影,但值得慶幸的是韋皋的這篇文章,還流傳了下來,使後人們知道在1218年前,在金堂棲賢山、北河邊,還有這麼一隻神奇的鸚鵡存在過。

阿彌陀佛!

善哉!

善哉!

朱穆欣寫於金堂毗河之濱

2021年8月19日星期四

附:

西川鸚鵡舍利塔記(全文)

(唐)西川節度使 韋皋(745—805)

元精以五氣授萬類,雖鱗介羽毛,必有感清英純粹者矣。或炳耀離火,或稟奇蒼精,皆應乎人文以奉若時政。則有革彼禽類,習乎能言,了空相於不念,留真骨於已斃。殆非元聖示現,感於人心同夫異緣,用一真化。

前歲有獻鸚鵡鳥者,曰此鳥聲容可觀,音中華夏。

有河東裴氏者,志樂金仙之道,聞西方有珍禽,群嬉和鳴,演暢法音,以此鳥名載梵經,智殊常類,意佛身所化,常狎而敬之。始告以六齋之禁,比及辰後非時之食,終夕不視,固可以矯激流俗,端嚴梵倫。或教以持佛名號,曰當由有念,以至無念,則仰首奮翼,若承若聽。其後或俾之念佛,則默然而不答,或謂之不念,即唱言阿彌陀佛,歷試如一,曾無爽異。餘謂其以有念為緣生,以無念為真際。緣生不答,為緣起也;真際雖言,為本空也。每虛室戒曙,發和雅音,穆如笙竽,靜鼓天風,下上其音,念念相續,聞之者莫不洗然而嘉善矣。

於戲!生有辰乎,緣有盡乎?以今年七月,猝爾不懌,七日而甚。馴養者知其將盡,乃鳴磬告曰:“將西歸乎?為爾擊磬,爾春存念,每一擊磬,一稱彌陀佛。”

洎十擊磬,而十念成,斂羽委足,不震不僕,奄然而絕。按釋典,十念成,往生西方。

又云:“得慧者,歿有舍利。”

知其說者,固不隔於殊類哉?遂命火以闍維之法焚之,餘燼之末,果有舍利十餘粒,炯爾耀目,瑩然在掌。識者驚視,聞者駭聽。

鹹曰:“苟可以誘迷利世,安往而非菩薩之化歟?”

時有高僧慧觀,常詣三學山巡禮聖蹟,聞說此鳥,涕淚悲泣,請以舍利於靈山用陶甓建塔,旌其異也。餘謂此禽,存而由道,沒有明徵,古之所以通堅賢階至化者。

女媧蛇軀以嗣帝,中衍鳥身而建侯,紀乎策書,其誰曰語怪?而況此鳥有宏於道流,聖證昭昭,胡可沒巳。是用不愧,直書於辭。

貞元十九年八月十四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