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朝首都在長安,京杭大運河起點為何卻在北京?

據現有資料記載,隨朝修建大運河最開始是完成的通濟渠部分,並沒有從北京開始修建,而且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修建的,並不是以北京為中心。大運河北至涿郡(北京)以後不在北上,是因為北京以北沒有舊河道,也沒有軍事重鎮需要聯通,北京可以作為隨朝統治東北的跳板。例如隨朝三徵高句麗都是用運河集結兵力於北京,然後北上投入戰鬥。下面,介紹隨朝大運河的具體情況。

隨朝首都在長安,京杭大運河起點為何卻在北京?

隨大業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楊廣先後動用百萬民眾,疏浚之前眾多王朝開鑿留下的河道,將永濟渠、通濟渠、山陽渠和江南運河聯通,即為隨朝大運河。楊廣修建大運河的目的有四方面:一是滿足統治全國的政治需要,二是滿足南北方經濟協同發展需要,三是便於軍隊能迅速集結于軍事要鎮,四是滿足個人虛榮心。

隨朝首都在長安,京杭大運河起點為何卻在北京?

政治需求是最重要的目的。隨朝結束了南北朝時期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大一統的格局。這就需要隨朝有一個便於統治全國的都城與交通動脈。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修建的,這是都城需要,它又北抵涿郡(北京)南達餘杭(杭州)。由此,統治者利用運河可以控制華北平原、江淮平原等富庶地區,保證了國家根基的穩固。

經濟需要也是很迫切的。眾所周知,南北朝時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北方地區受到外來民族的侵擾,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破壞。相比之下,淮河以南地區就比較穩定一些,經濟發展水平就比較高。隨朝統一全國後,為了建設北方,迫切需要從南方運送物資,實現全國同步發展,隨朝大運河運送物資的能力就體現出來了。

另外,大運河也是軍事補給線,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有時候打的就是消耗戰。隨朝的主要威脅來自北方的突厥和高句麗等國,大運河可以把南方計程車兵快速低成本的運抵北方。例如,隨煬帝三徵高句麗時期,就曾經用大運河運送了數十萬軍隊到北京,而後在北上參加戰爭。

最後在來說,大運河為了滿足隨煬帝私人的慾望。據歷史記載,大運河建造標準是河道寬80米,可以滿足當時大型船隻的通行。隨煬帝帶著蕭皇后三下江都、三上涿郡都是透過大運河,且動用數十萬縴夫,奢靡至極。

總之當時修建大運河是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多重考慮,而非隨煬帝橫徵暴斂,勞民傷財地要去修大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