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也較真兒”之眉戶?迷胡?傻傻分不清楚

眉戶以曲調委婉,具有令人聽之入迷的藝術魅力而深受廣大觀眾喜歡。不僅流傳在陝西,包括臨省的山西、內蒙、河南、甘肅、青海等地都有大批擁躉者。

但是眉戶起源於哪裡,又如何得名,您瞭解嗎?

“戲曲也較真兒”之眉戶?迷胡?傻傻分不清楚

百度百科對眉戶做了以下解釋:

陝西眉戶分東西兩路:東路眉戶源出華陰、華縣,因曲調悅耳動聽、迷人,陝西有將“胡”作“戲”解之說,故稱“迷胡”,即迷人的戲的意思;西路眉戶相傳起源於陝西太白山麓的眉縣和戶縣故稱“眉戶”,眉戶曲發軔於陝西民間歌謠,古稱“清曲調”。以民歌中的情歌、牧歌、樵歌、漁歌、小調、童謠為基礎,在明代時將元代小令和套曲及演唱程式引入其中,經過長期的演變和不斷的加工,發展成為一種戲曲藝術。

小編有疑問

按照這樣的解釋,眉戶分兩路,有迷胡和眉戶兩種,那這算兩個劇種嗎?為什麼現在常聽到眉戶而少見迷胡呢?眉戶是否等於迷胡呢?帶著這些問題,小編陷入了迷胡……

“戲曲也較真兒”之眉戶?迷胡?傻傻分不清楚

目前,我們對於這個劇種都在使用眉戶這個稱謂。可是,有學者對此發出了疑問,原渭南市教育局副局長

劉正軍

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迷胡歷史悠久,淵源可以上溯到“鄭聲”(古鄭國民歌)。西周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華縣由受封於此的鄭桓公主政,史稱鄭國。史載“鄭人善歌”。“鄭聲”,即當時流行於鄭國的民間音樂。是一種韻句的說唱自樂,俗稱“念曲兒”。由於曲調纏綿悱惻,委婉動聽,長於表現深沉、悽楚、悲痛的情調和氣氛,有令人聽之入迷的藝術魅力——能使觀眾沉浸其中“迷糊”起來,所以便逐步被稱為“迷胡”(見《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戲曲也較真兒”之眉戶?迷胡?傻傻分不清楚

那麼“迷胡”咋成了“眉戶” ?

迷胡源於二華,歷史上本無爭議,但現在很多地方卻把“迷胡”寫作“眉戶”,並把眉縣、戶縣說成是迷胡的發源地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還得從山西晉南迷胡藝人李卜說起。李卜自幼學戲,唱得正宗迷胡。他以賣藝為生,輾轉於晉南、秦東(朝邑、同州等地)一帶,名氣很大,後來流落至陝北富縣瓦窯溝,與一名寡婦成婚。著名劇作家馬健翎是陝北米脂縣人,延安時期接替柯仲平(著名狂飈詩人、民眾劇團首任團長),擔任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團長。他擅長話劇、秦腔,對迷胡卻不大熟悉,但聞知迷胡非常適宜排演短小精悍的摺子戲後,便萌生了以此為革命服務之念——編排反映邊區生活的現代戲,但苦於沒有教師。後來聽說瓦窯溝的李卜擅長迷胡,便把他請進劇團當了教師——教演員唱迷胡調,為劇團排迷胡戲。於是,由黃俊耀和史雷輪番擔任男主角的迷胡劇《十二把鐮刀》,便應運而生了——是由李卜哼唱迷胡曲調、馬健翎據調填詞創作出來的。

“戲曲也較真兒”之眉戶?迷胡?傻傻分不清楚

眉戶《十二把鐮刀》李瑞芳、史雷

出海報討論劇種署名時,李卜說秦東、晉南一帶有個說法,說曲子戲悅耳動聽,悽楚迷人,像“媚狐子”(即民間說的狐仙、狐狸精)一樣,一唱就把人唱“迷糊”了,所以把曲子戲叫迷胡。馬健翎說那是迷信,咱不搞那一套。他說陝西眉縣、戶縣有曲子戲,曲子很可能就出在這一帶。加上“眉戶”諧音“迷胡”(在陝西方言中,“眉”字發音是mi),於是他便讓人把劇種署成了“眉戶”——看來馬團長當年此舉,系欲避免“迷胡”二字可能引起的迷信之嫌。於是從此時起,人們便把“迷胡”寫作“眉戶”,並以訛傳訛,把眉縣戶縣說成是迷胡的發源地了。馬健翎先生未必能夠想到,當年自己不經意的這句話,後來竟在陝西戲劇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戲曲也較真兒”之眉戶?迷胡?傻傻分不清楚

眉戶《梁秋燕》劇照

陝西劇協主編的《當代戲劇》2001年第3期,刊有《迷胡音樂縱橫談》一文。該文對迷胡的淵源做了詳盡分析,其結論是迷胡起源於華陰、華縣;此地域形成的迷胡,向東發展形成晉南迷胡,向西形發展成陝西迷胡。

據《中國戲曲志山西卷》載:“晉南眉戶原稱迷胡,俗稱曲子戲。1955年,按延安書寫習慣,由晉南地區迷胡劇團開始,把迷胡改成了眉戶。”說起晉南迷胡的起源,該卷載:“一說源於陝西華縣、華陰一帶,流傳至晉南以後,同當地的民間小調結合而形成了晉南迷胡;一說源於蒲州、解州民歌俗曲。”文中也沒有提及眉縣、戶縣。

“戲曲也較真兒”之眉戶?迷胡?傻傻分不清楚

2014年華陰迷胡《李亞仙》亮相中國劇院

所以,把“迷胡”寫成“眉戶”,把迷胡發源地說成是眉縣、戶縣,應繫上世紀四十年代馬健翎先生一個並非故意的誤導。時至今日,二華民眾乃至陝西東府人民,對源於自己大地上的這份文化遺產的命名問題,依然十分在意,從未輕言放棄,執著地堅守著“迷胡”這塊陣地。多年來,東府各級政府及文化團體,在自己迷胡作品的劇種署名上,歷來都是寫作“迷胡”的。

“戲曲也較真兒”之眉戶?迷胡?傻傻分不清楚

劉正軍局長在文章中呼籲,我省戲曲研究的有關領導機關和專業機構將“迷胡”列為研究專案,釐清同一文化遺產在命名問題上的混亂局面,恢復其歷史的真面目,從而為“迷胡”正名。因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謂之爭,而是關係著歷史的尊嚴。

您對於劉正軍局長的觀點有什麼看法呢?您覺得是叫眉戶好呢還是叫迷胡好?歡迎在下方留言發表意見。

編輯:袁博、妍薇

稽核: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