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經》裡的10句傳世名言,謹言渾不畏,忍事又何妨?

《忍經》是中國最系統的一部忍學教科書,作者為吳亮,其內容寓意深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勸世奇書。

1。 謹言渾不畏,忍事又何妨?

出自元·吳亮《忍經》。說話謹慎且毫無畏懼,忍耐一些事情又有什麼妨礙呢?

2。 強恕而行,求仁莫近。

盡力去做寬恕他人的事情,在達到仁的境界的方法上來講,沒有比這個更為接近的。

《忍經》裡的10句傳世名言,謹言渾不畏,忍事又何妨?

3。 蓋有得有失者,物之常理,患得患失者,目之為鄙。

事物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有得就有失。一個人若總是患得患失,別人就會說他心胸狹隘。

4。 益考慮。判生死於呼吸,爭勝負於頃刻。

考慮事情進擊的時候,應當靈活應變的考慮。判定生死就在呼吸之間,爭奪勝負也在於一念之間。

《忍經》裡的10句傳世名言,謹言渾不畏,忍事又何妨?

5。 君實只能受,盡人忤逆終無怒,便是好處。

出自元·吳亮《忍經》。(司馬光)能夠忍受,儘管別人頂撞自己,自己也不發怒,這便是優點。

6。 玉者,溫潤之物,若將兩塊玉來相磨,必磨不成,須是得他個粗礦底物,方磨得出。

玉,是溫潤的物件,如果將兩塊玉石相互打磨,肯定不能打磨成玉石。一定要用粗糙的石頭,才能打磨出玉來。

《忍經》裡的10句傳世名言,謹言渾不畏,忍事又何妨?

7。 君子小人之際,皆應以誠待之。但知其為小人,則淺與之接耳。

出自元·吳亮《忍經》。無論是小人還是君子,都應當以誠相待,知道他是小人,便與他交往淺一點。

8。 故量有淺深,氣有盈縮;易淺易盈,小人之腹。

心胸有淺有深,氣量也有滿有缺;容易淺容易滿的人,是小人的心胸。人的性格、內涵不一樣,所以氣度和志向也不一樣,像令尹子文不為高官厚祿而喜悅,是君子;而謝安、毛義的欣喜,卻是為國家,為親人,意義也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所以人若沒有實際的善行,而突然得到了虛名,是不能長久的,對於易淺易盈的心態,我們還得忍!

《忍經》裡的10句傳世名言,謹言渾不畏,忍事又何妨?

9。 裴行儉嘗賜馬及珍鞍,令吏私馳馬。馬蹶鞍壞,懼而逃。行儉招還,雲:“不加罪。”。

出自元·吳亮《忍經》。裴行儉曾經得到皇帝賞賜的一匹良馬,他手下的官員偷偷的騎他的馬,馬匹蘇愛到了,毀壞了馬鞍,官員驚嚇不已,便逃跑了。後來,裴行儉派人將它找回來,並且說:“不懲罰你了。”

10。 王吉為添差都監,從徵劉旰。吉寡語,若無能動。為同列斥,吉不問,唯盡力王事。卒破賊,遷統制。

王吉任添差都監,隨軍征討劉旰。王吉平時少言寡語,好像沒有什麼能感動他。因而被同事斥責,但他仍不聞不問,只是盡心盡力地做事。終於打敗了敵人,榮升為軍隊統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