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要有分寸,這4種話不能說,會影響福報

古人道:好壞全憑一張嘴。我們在生活中總是避免不了溝通,在溝通中能夠直接表達出我們意思的就是語言。語言是非常具有魔力的一種存在,它甚至可以改變人們對天氣感知,有這樣一句話為證:“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簡單一句話,就可以使人們在寒冬中感受到溫暖,在酷暑中感受到冰寒,它的威力豈不是非常的大嗎?

因為語言的威力實在是過於強大,所以古代先賢們都一直教育我們,要管理好自己的嘴巴和舌頭,不可輕易亂講話。而佛門對語言的威力,也有著非常深刻的見解:嘴巴用得好了,可以為人們帶來極大的福報功德,但如果用錯了地方,那對福報的損耗也是十分的嚴重。為了不減損自己的福德,造下惡業,我們在說話時一定要注意分寸,這四種話不能說,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

說話要有分寸,這4種話不能說,會影響福報

一、兩舌之話不能說

俗話說:“會說話的兩頭瞞,不會說話的兩頭傳。”不會說話時的兩頭傳,很容易發展為兩舌。兩舌是指在這個人面前說另一個人的壞話,然後又跑到另一個人面前說這個人的壞話,在兩個人之間用莫須有的語言,挑撥離間他們的關係。這樣的行為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討厭和反感的,每當我們見到這種人和這樣的言行,都會認為是小人的言行。

兩舌的人最容易為自己造下人緣差、爭端多、煩惱重的因果。因為當兩舌之人在他人面前挑撥離間、分離他人關係、影響他人感情時,他人所受到的這些種種痛苦,都會透過因果原封不動甚至是加倍的償還回給製造痛苦的人。

說話要有分寸,這4種話不能說,會影響福報

二、惡口之話不能說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我們常常罵人、說他人不好的話、傷人心的話時,就已經在惡口了。在佛教中,行五戒十善,是需要戒惡口的,因為惡口就像刀劍一樣,傷害到人們的內心,這樣的行為只會帶來不好的因果,只有罪過。

古人說:“君子揚人之善,小人揚人之惡。”君子常常會稱讚表揚他人的善行善舉,讚美他人;而小人則常常宣揚他人的惡事惡行,貶低批評他人。君子之所以為君子,就是因為常講良言;小人之所以為小人,就是因為常常惡口。要不要惡口,就要看你要不要做小人了。

說話要有分寸,這4種話不能說,會影響福報

三、綺語之話不能說

《論語》中說道:“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凡是不符合禮儀,不要去看、不要去聽、不要去說、不要去做。而綺語,就是屬於花言巧語、男女不正經的語言,而這些語言是輕浮的、讓人聽了想入非非,是不符合禮數的。

當人們在綺語時,無形之中也就種下了輕浮、輕賤的因,當你在調戲他人妻女時,也就為自己種下了婚姻不幸,妻女被他人輕浮的因。所以為了以後的幸福,為了自己和家人不被輕浮之人調戲,綺語的話不可以說。

四、妄語之話不可說

佛門有一句話,叫做“出家人不打妄語”,講的就是出家修行人注重真實,決不去說謊話傷害他人、欺騙他人。我們都知道,騙人者恆被人騙之的道理,當我們去向他人說謊話騙人時,也就種下了彼此不信任的因,他人必定也會對你有所保留,甚至是欺騙,在這樣的氛圍中人們不僅很難成為朋友相互幫助,甚至還會互相捅刀,在這樣的相處模式中,人們又怎會過得幸福呢?

佛教講究身、口、意三業清淨,身就是指行為要清淨無染,口就是指語言要善真,意就是指思想要端正無邪思雜念。佛門之所以要人們做到身口意清淨,就是為了讓人們減少惡因,培養善果。積累福德、減少損耗。而以上四種不可說的語言,就是佛教中口業清淨的四種戒律: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異語。當我們可以做到口業清淨時,福報自然就會積累起來,但是如果我們常常惡語傷人、欺騙他人、說話還輕佻輕浮,就難以成為一個有福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