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為大唐七朝元老,乃古往今來第一人。解讀他的為人處世秘訣

唐朝名將郭子儀一生經歷了幾朝皇帝

01.郭子儀是大唐中興之將,歷經七朝,名滿天下,乃古往今來第一人

縱觀中國五千年來的歷史,歷朝歷代都存在“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現象,秦始皇時期的白起,劉邦時期的韓信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但也不泛有安全著落、安度晚年的善始善終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代名將郭子儀,他歷經唐朝的七個皇帝,依然屹立不倒,乃古往今來第一人。

郭子儀為大唐七朝元老,乃古往今來第一人。解讀他的為人處世秘訣

一代名將武狀元郭子儀

郭子儀(697—781年),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唐代中興名將,政治家、軍事家。郭子儀武舉高第,累遷至九原郡太守、朔方節度使、兵部尚書、中書令等,後冊封為代國公。

郭子儀一生歷經了唐朝的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壽雙全,子孫滿堂,名滿天下。他所提拔的部下幕府中有60多人後來皆為將相。郭子儀生前享有令名,去世後成為歷史上“富、貴、壽、考”四字俱全的極少數名臣之一。

郭子儀為大唐七朝元老,乃古往今來第一人。解讀他的為人處世秘訣

郭子儀故里牌坊

歷史上對郭子儀的評價是:“功蓋天下而主不疑,未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郭子儀私人生活十分奢侈,但上至朝廷,下至民間,沒有人批評他不對。建中二年(781年),郭子儀去世,享年八十五,追贈太師,諡號忠武,配饗唐代宗廟廷,陪葬於建陵,享受封建帝皇之下的最高待遇,此乃古今罕見。

02.《道德經》中的“挫銳解紛,和光同塵”,意為收斂銳氣,混同塵垢,解讀了郭子儀為人處世的秘訣

郭子儀為什麼能夠歷經唐代七朝而屹立不倒?他有什麼秘訣嗎?如果說有,那就是“挫銳解紛,和光同塵”。

郭子儀為大唐七朝元老,乃古往今來第一人。解讀他的為人處世秘訣

郭子儀故居汾陽王府

郭子儀雖是大唐名將,位居尊位,但是他同朝廷官員、軍營將士,乃至黎明百姓,都能打成一片,以仁德之心待人,以謙虛低調處事,為國家著想,為同僚著想,為百姓著想。他的為人處世之道,與道家所倡導的“道”是相同的。

老子是中國道家的創始人,他提出“道”時說了一個道理,就是“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挫掉鋒芒,消除分糾紛,含斂光耀,混目塵世。這句話或許聽起來略顯晦澀,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一個為人處世的方法。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原文是:“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郭子儀為大唐七朝元老,乃古往今來第一人。解讀他的為人處世秘訣

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

解釋為有智慧的人不會誇誇其談,誇誇其談的人沒有智慧;堵塞溝通知識的穴竅,關閉傳遞知識的門窗;挫掉自己的鋒芒,解脫自己的紛擾;蘊藏自己的光彩,混同自己於塵世之中;這就叫做高深微妙的玄同。所以既不可跟他親近,也不可跟他疏遠;既不可使他獲利,也不可使他受害;既不可使他尊貴,也不可使他卑賤,因此,就為天下人所尊重。

“挫銳解紛,和光同塵”的意思,就是勸解人們因私慾產生糾紛矛盾時,做到“挫掉鋒芒,消除糾紛,含斂光輝,混同塵世”,要收斂銳氣,不露鋒芒,排除紛雜 ,用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世方法,調和光芒,混同塵垢,與塵世相同。

郭子儀為大唐七朝元老,乃古往今來第一人。解讀他的為人處世秘訣

老子騎牛圖有內涵

郭子儀正是按照“挫銳解紛,和光同塵”這樣的要求去做的。

03.郭子儀的為人處世,恰如其分地說明了“挫銳解紛,和光同塵”的道理

郭子儀深受歷朝皇帝的器重和信任 ,由唐玄宗開始,兒子唐肅宗,孫子唐代宗,乃至曾孫唐德宗,四朝都是由郭子儀保駕。唐玄宗時,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提拔郭子儀為衛尉卿,兼靈武郡太守,任朔方節度使,命令他帶軍討逆,唐朝的國運幾乎繫於郭子儀一人之身。

郭子儀為大唐七朝元老,乃古往今來第一人。解讀他的為人處世秘訣

平定安史之亂

不止一次,許多國難危急,都被郭子儀一一化解。天下無事時,皇帝擔心其功高鎮主,命其歸野,他毫無怨言。雖然朝中的文臣武將多半都是郭子儀的門生部屬,可是一旦皇帝心存疑慮,他就馬上移交權柄,坦然離去。當國家有難時,一接到聖旨,他又毫無怨言,挺身而出,化解難題。所以屢黜屢起,四代君主都要倚重於他。

郭子儀將道家的沖虛之道運用得揮灑自如,他洞悉世情,以雅量榮天下。他的汾陽郡王府從來都是大門洞開,販夫走卒之輩都能進進出出。前來拜訪的官員可以直接進入,甚至直達郭子儀的臥室。有一次,官員前來拜訪,竟看到郭子儀在給妻子梳頭,給女兒洗臉。之後,官員們對郭子儀說這不太符合大將軍的形象,郭子儀卻不以為然,他自稱:“我已經做慣了這些事情,所以,沒有什麼好顧慮的。”

郭子儀為大唐七朝元老,乃古往今來第一人。解讀他的為人處世秘訣

汾陽王府進出自由

郭子儀的兒子也多次勸告,郭子儀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家的馬吃公家草糧的有500匹,我們家的奴僕吃官糧的有1000多人,如果我築起高牆,不與外面來往,只要有人與郭家有仇,稍略煽風點火,郭氏一族就可能招來滅族之禍。現在我開啟府門,任人進出,即使有人想誣陷我,也找不到藉口啊!”兒子這才恍然大悟,十分佩服父親的高瞻遠矚。

郭子儀很重視子女的教育,教他們習武和兵法,特別注重良好品德的培養。他共有八子八女,幾個兒子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他們勇於作戰、不怕犧牲,為大唐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此外,郭子儀的八個女兒個個貌美如花,且兼顧修身,是古今中外難得的奇女子。史料記載,郭子儀有七個女婿是朝廷大員,個個有權有勢。

郭子儀為大唐七朝元老,乃古往今來第一人。解讀他的為人處世秘訣

郭氏家訓

在《新唐書》中的《郭子儀傳》中,記載了郭子儀如何對上忠誠、對下寬厚,特別是他賞罰分明,將士肯為他賣命。在外打仗,郭子儀有時候會遭到宦官的詆譭,他總是自省其身。如果君主召見,他會立即動身前往,避免遭受猜疑。

當時,朝中有一個名叫魚朝恩的宦官,看不起郭子儀,便派人破壞了郭子儀的祖墳。郭子儀知道這個事情後,卻並沒有報復。後來,皇帝問起這個事情,郭子儀說這可能是上天對他的懲罰,他不怨恨任何人。之後,魚朝恩還想迫害郭子儀,他直接將郭子儀約出來,想在寺廟裡伏擊他。有人將此事提前告知郭子儀,提醒他不要前往,但郭子儀卻不以為然,帶著幾個隨從就去了。魚朝恩看出了郭子儀的仁義,主動放棄了自己的暗殺行動。

郭子儀為大唐七朝元老,乃古往今來第一人。解讀他的為人處世秘訣

唐代第一奸臣盧杞

郭子儀晚年在家養老時,王侯將相前來拜訪,郭子儀的姬妾從來不用迴避。有一次,前來拜訪的是一個叫盧杞的人,是唐德宗的寵臣,他是唐朝末期有名的奸臣,史書上記載盧杞是“鬼貌藍色”相貌醜陋的當朝重臣。他喜歡拉幫結派,特別是擔任宰相的時候,時常排除異己、陷害忠良。凡是得罪過他的人,事後都會遭到清算,且大多沒有好下場。

那天,郭子儀正在家裡欣賞歌舞,聽說盧杞要來拜訪,便立即遣散了所有人員。然後,回房打扮一番,穿上官服,在門口迎接盧杞的到來。盧杞看到郭子儀如此重視,有些欣喜。兩人談了很久,盧杞才離開郭府。對此,郭子儀的家人有些不解,詢問他為何如此謹慎對待此人。郭子儀回答:“盧杞雖然有才幹,但心胸狹隘。他的樣貌醜陋,卻不願聽到別人議論他。如果讓你們去見他,雖然你們私下不議論,但是,你們的眼神卻會讓他察覺到你們的輕視。這樣的話,他日後肯定會報復郭府!”

郭子儀為大唐七朝元老,乃古往今來第一人。解讀他的為人處世秘訣

年老的郭子儀依然率兵出征

沒過多久,盧杞當上了朝廷的宰相。果然不出郭子儀所料,那些曾經取笑過他、讓他嫉妒的人,都無一例外遭受到了報復,只有郭府倖免於難。同時,盧杞覺得郭子儀對他有恩,對郭家人一直十分禮遇,經常會顧及郭府的利益。由此看來,完全應驗了郭子儀的說法,一場大禍無意間消於無形。郭子儀看人還是比較準的,且非常有遠見。

郭子儀一生經歷了大唐七朝,是名副其實的七朝元老,大唐的中興之將,久盛不衰,古之罕有,並非浪得虛名。

04.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與“挫銳解紛,和光同塵”有異曲同工之處

《道德經》中的“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常常被作為座右銘,用來勉勵身心修為,可見人們希望效法“道”的作為。

郭子儀為大唐七朝元老,乃古往今來第一人。解讀他的為人處世秘訣

郭子儀塑像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他首先是一個個體,然後才是家庭成員、社會成員。在不同的團體裡,扮演著各色各樣的角色,臺灣作家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裡,寫到社會就是一個“醬缸”,每個人到這裡面都會被同化、被腐蝕,確有道理。

“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並不是讓我們同流合汙,毫無立場,而是希望我們做好自己,凡事要依道而行。和光同塵,道雖然存在,但是不同於一般的存在,若有若無,若隱若現,“道”是無名無形的,但又是無所不在的。

“挫銳解紛,和光同塵”要求,凡是有太過尖銳、呆滯不化的心念,便須頓挫而使之平息;倘有紛紜擾亂、糾纏不清的思念,也必須要解脫斬斷。與世俗同流而不合汙,周旋於塵境有無之間 ,卻不流俗,混其塵境,但仍然保持著自身的光華。

郭子儀為大唐七朝元老,乃古往今來第一人。解讀他的為人處世秘訣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郭子儀的一生便是“挫銳解紛,和光同塵”的最好解讀,做人如此,做官如斯,已是人中之極了。“蓮花出汙泥而不染”,與“挫銳解紛,和光同塵”有異曲同工之處,一切瞭然於胸,世事盡收眼底,看透了富貴名利,自然能夠長久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