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作即景詩?鄙人淺薄之見,歡迎大家理性討論

如何寫作即景詩?這是一個大題目,下面以我的一首小作為例來解析一下。原詩如下:

朗月流光入深潭,

清風荷香共纏綿。

香風拂柳驚蟬夢,

鳴聲起處飛已遠。

即景詩的寫作跟作者的心境息息相關。這首詩寫於去年夏季的一個深夜。當時在農村老家,心境有了城市裡不具備的恬淡平和。

如何寫作即景詩?鄙人淺薄之見,歡迎大家理性討論

那一晚,我躺在炕上,周遭一團漆黑,萬籟俱寂,整個人進入了思接千載、神遊八方的狀態。

最終,我的思緒落到了村頭的魚塘,構思出了一個光流、風清、荷香、柳飄、蟬鳴的“小宇宙”。

而且,在這首詩的寫作上,我儘量調動更多感官體驗,同時也注重對於字詞的錘鍊:

朗月流光入深潭

注:一個“流”字,化動為靜,營造出一種玄遠恬淡、如夢似幻的意境。

清風荷香共纏綿

注:清風為觸覺體驗,荷香為味覺體驗,一個“纏綿”,將不同的兩種感官體驗糅合在一起。而且“纏綿”也是一個動感較若的詞彙,進一步渲染玄遠恬淡、如夢似幻的意境。

香風拂柳驚蟬夢

注:在古詩詞中,蟬多與“鳴”“噪”等動態字連用,這裡與“夢”這個靜態字連用,繼續渲染玄遠恬淡、如夢似幻的意境。

鳴聲起處飛已遠

注:大家知道,蟬鳴本來具有持續性,又單調、沒有樂感,很容易破壞玄遠恬淡、如夢似幻的意境。然而“鳴聲起”與“飛已遠”連用,鳴、飛發生在瞬間,就像是古龍小說一脆爽,一刀擊出,對手橫屍當場,世界回覆平靜。此外,“鳴聲”也讓寂靜的環境多了幾分色彩。

【小結】即景詩講究“相由心生”,如果沒有相應的心境,還是不要硬寫的好。另外,即景詩也要講究意象的整合、搭配,這樣才能讓一首詩具備整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