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自古聖賢豪傑,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襟大略相同

大略相同的意思是什麼

曾經很認真地思考 怎麼做一個純粹的人 ,不拘與行不羞於色,不束與言,不違與心。猶記得,那時一本正經討論這個荒誕話題的樣子。

曾國藩:自古聖賢豪傑,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襟大略相同

很多人說,根本不存在那樣純粹的人,那時樹木,草芥,或者瘋子,或者聖賢。那樣一個脫離了人類趣味的人 或許不該稱之為人。我微微一顫,竟然無言以對,確實,每個人做一件事都會有很明確的目的性的,偶爾想起過去的潮思,越來越明白:

一個人要度過怎樣的經歷才能安之若素!

一顆心要經受怎樣的飄蕩才能安定樂居!

曾國藩:自古聖賢豪傑,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襟大略相同

後來明白,寵辱不驚,從來聖賢多傲骨; 去留無意,如此男兒是豪雄。這也是人生格局的體現。俗話說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天,說的就是要跟格局和胸襟對稱的人討論問題,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長短就是這個意思。那麼曾國藩是怎麼做的呢?

曾國藩:自古聖賢豪傑,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襟大略相同

沅弟左右:弟讀邵子詩,領得恬淡衝融之趣,此是襟懷長進處。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襟大略相同。以詩言之,必先有豁達光明之識,而後有恬淡衝融之趣。自李白、韓退之、杜牧之則豁達處多,陶淵明、孟浩然、白香山則沖淡處多。杜、蘇二公無美不備,而杜之五律最沖淡,蘇之七古最豁達,邵堯夫雖非詩之正宗,而豁達、沖淡,二者兼全。吾好讀《莊子》,以其豁達足益人胸襟也。去年所講“生而美者,若知之,若不知之,若聞之,若不聞之”一段,最為豁達。推之即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亦同此襟懷也。

曾國藩:自古聖賢豪傑,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襟大略相同

吾輩現辦軍務,系處功利場中,宜刻刻勤勞,如農之力穡,如賈之趨利,如篙工之上灘,早作夜思,以求有濟。而治事之外,此中卻須有一段豁達衝融氣象,二者並進,則勤勞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餘所以令刻“勞謙君子”印章與弟者,此也。

曾國藩:自古聖賢豪傑,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襟大略相同

意思就是說,沅弟左右:弟弟讀邵雍的詩,領會到恬淡衝融的樂趣,這是你胸襟開闊的體現。自古以來,聖賢豪傑,文人才士,他們的志趣雖不同,但是他們豁達光明的胸懷大致相同。以詩來說,一定要先有豁達光明的胸襟,然後才能有恬淡衝融的樂趣。李白、韓愈、杜牧的詩,豁達的地方多一些;陶淵明、孟浩然、白居易,恬淡衝融的地方多一些。杜甫、蘇軾二位的詩,二者兼備,而杜甫的五言律詩最沖淡;蘇軾的七言古詩最豁達。邵堯夫雖然不是正宗的詩人,但他的詩中豁達、沖淡兩者兼而有之。我喜歡讀《莊子》,它的豁達能夠使人的胸襟更加廣闊。去年我說的“生來就漂亮的人,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好像聽見了,又好像沒有聽見”那一段,最為豁達。舜、禹的有擁天下而不在乎,也是這樣的襟懷。

曾國藩:自古聖賢豪傑,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襟大略相同

我們現在辦理軍務,身處功利場中,應該時刻勤勞,就像農夫努力耕作,商人追求利潤,船工撐船上岸一樣,早起做事,夜晚深思,以求有一個好的結果。然而工作辛勞之餘,還需要有一種豁達衝融的氣象,二者並進,那麼勤勞與恬淡融會貫通,最有意味。我之所以讓人刻“勞謙君子”的印章送給弟弟,就是這個意思。

曾國藩:自古聖賢豪傑,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襟大略相同

聖賢豪傑大多豁達胸襟開闊,這個是共性,即使志趣不一樣。曾國藩也常說,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