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墓到古玩,潘家園的“前世今生”

中國有這麼句老話,叫“盛世文玩亂世金”!您琢磨去吧,絕對是這麼回事,不太平的歲月裡,人們的第一“要務”是保命和吃飯,哪兒有心思玩兒這玩兒那呀?還是存些真金白銀來的直接。倒不是說文玩古董在戰亂年代一文不值,但價格絕對受影響,只有到了太平盛世,人們吃飽喝足、生活富裕了,說白了人們有閒心關注文玩古董了,它們才會升值。

從古墓到古玩,潘家園的“前世今生”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聽說一個小杯子賣了好幾億呀!)

如今的中國就是太平盛世,所以一撥兒一撥兒的收藏熱輪著番兒的上演。說起這古董文玩,北京有這麼幾處大的集散中心。要論歷史悠久,當然得說琉璃廠,但是要說規模和名氣,潘家園兒也是“不輸人”的。只不過潘家園兒古玩舊貨市場的形成,也就是這幾十年的事兒。

從古墓到古玩,潘家園的“前世今生”

潘家園兒地名的由來,單從字面來看,人們會誤以為是因某位姓潘的花園兒或莊園而得名,就像梁家園。其實不然,早先這裡不叫潘家園,而是叫潘家窯。在解放前,這裡只是一個小小村落,舊社會此地多有燒製磚瓦的窯,潘家窯只是其中一座。姓潘的窯主原籍山東,在此開了個琉璃瓦窯場,生意一直不好,因為這裡的土質根本不適合燒琉璃瓦,於是改成燒磚。

從古墓到古玩,潘家園的“前世今生”

由於競爭激烈,生意還是沒有起色。後來潘場主留意觀察了一下附近窯場,發現規模都不大,質量也是參差不齊,於是便有了主意,一方面提高磚的質量,另一方面在經營上下工夫。首先他嚴把燒製環節,絕不偷工減料;燒出的磚成色好,光潔度高、硬度很強,不易破碎。在銷售上他大打“促銷”牌:當時賣磚多以“丁”為單位,一“小丁”是二百塊,一“大丁”是八百塊,但他在碼磚時,一“小丁”要碼二百二十塊,一“大丁”要碼八百五十塊。價格上與別的窯場幾乎一致,可數量上卻比別人多,而且質量還過關,同時他還僱了三輛馬車,十里之內免費送貨。

從古墓到古玩,潘家園的“前世今生”

這一下打開了銷路,打出了名氣,連一二百里以外的人也慕名來他這裡買磚。於是這潘家窯場越開越大,逐漸兼併了周邊幾個小窯場,甚至後來人們只知此地有潘家窯,不知有其他窯場,於是“潘家窯”便逐漸成了這裡的地名兒。再後來由於“過度開採”,此地已經不適合燒磚,各窯場紛紛倒閉,聽說潘家窯搬到了房山,但附近已經形成小村落,索性就沒改名兒,還叫潘家窯。不過那時這一帶人口不多,因為環境比較惡劣,常年燒窯取土留下許多大坑,有的蓄水成了水窪子,還有不少窯土堆積的土坡兒。

從古墓到古玩,潘家園的“前世今生”

如果再往前追溯,這裡恐怕連窯場都沒有,而是墓地。前兩天咱們在說勁松的時候就說了,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豪格,他的墓就在這一帶,勁松這個地名兒便是因豪格墓地裡幾棵架松而得名。而且這附近是豪格的家族墓,豪格的幾代後人也葬在此處。當年,豪格墓被俗稱為老墳,其建築今已無存,據考證那幾棵架松就在勁松三小附近,靠近潘家園東里。

從古墓到古玩,潘家園的“前世今生”

有老必然有新,所謂的新墳是豪格的曾孫顯謹親王衍潢的墓區。那位說了,豪格家不是世襲罔替的肅親王嗎?其實在多爾袞死後,豪格家族被平反時,其長子富綬就已改封顯親王,死後也葬在勁松三小旁邊,俗稱大王墳,不遠處還有一座二王墳,埋的是富綬的弟弟,叫什麼不知道,據說是位郡王(比親王低一級)。這兩處古墓也已無存,但是大王墳部分石構件還在:地宮裡的石屋移到了五塔寺石刻博物館,墓碑在如今的日壇公園裡。

從古墓到古玩,潘家園的“前世今生”

唯有所謂的新墳尚有地面建築留存,地點就在潘家園東里,那塊有個國家方誌館,北邊兒一點兒就是衍潢墓,再往北是潘家園東里社群活動站。靠路邊是東西配殿,正殿也還在,雖然殘破,但依舊位於高臺之上,地基穩固。四周沒有發現墓碑和其他石構件,後面也沒有寶頂和地宮痕跡。豪格家族數代人埋葬於此,您各位應該清楚,哪個王爺墓規模能小嘍?因此從勁松南路一直延續到潘家園地區,在清朝應該都是“王爺墳”才對。

從古墓到古玩,潘家園的“前世今生”

但是如果您今天去潘家園附近打聽王爺墓,我估計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告訴您不知道,因為這一帶真正的“原住民”其實很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這裡才被開發為居民區,也正是那個時候,人們嫌“潘家窯”之名不好聽,容易讓人聯想起“窯子”,所以改成了潘家園,這樣聽上去也更有家園的意思。而那些王爺墓早已不知道在哪兒了,僅剩的顯謹親王衍璜墓遺址,一沒有開發成景點兒,二沒有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多數人根本注意不到。

從古墓到古玩,潘家園的“前世今生”

至於潘家園舊貨市場的形成,要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說起。其實最早的時候也沒市場,甚至都不說潘家園兒,早先這裡人口不多、地勢空曠,很多人幾乎無法確定哪兒是勁松、哪兒叫潘家園兒。剛才說了,解放前的窯廠留下許多大坑和小土山,六七十年代建居民樓的時候土坑被填平,但是小山還在。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人在此地擺攤兒出售古董舊貨(早先北京賣舊貨的地方其實遠不止這一處)。為什麼出現在這裡?不清楚具體原因,反正這塊兒離城不遠,交通也算便利。至於這些東西是不是從王爺墓裡出來的呢?那咱不知道,不敢瞎說。

從古墓到古玩,潘家園的“前世今生”

總之慢慢的人多起來,形成一個小的集散地。不過那時候也都是偷著賣,根本就是不允許的,於是有人就蹲在土坡兒上頭擺攤兒。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那年頭兒沒有城管,來查抄的人就是便裝,戴個紅胳膊箍兒。沒有統一的制服不好辨認,於是有人想到了“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久而久之,人們稱呼這個自然形成的古玩舊貨市場為“勁松土坡兒”,不信您找那些北京的老玩兒家打聽打聽,提起勁松土坡兒一定知道。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真正的潘家園舊貨市場才形成,隨著潘家園橋建了,潘家園路寬了,這裡的人越來越多了。

從古墓到古玩,潘家園的“前世今生”

潘家園市場的規模和名氣也越來越大,不僅在北京,在全國的玩兒家眼中,這裡也堪稱“聖地”,甚至吸引不少老外來此淘寶。佔地近五萬平米的潘家園市場,分為地攤區、古建房區、古典傢俱區、現代收藏區、石雕石刻區等經營區,涉及到古舊物品、珠寶玉石、工藝品、收藏品、裝飾品等多個大類,年成交額達數十億元。至於有人說如今的潘家園兒早就沒有真東西了,反正我是不懂,這玩意兒還得看自己的眼力吧!

從古墓到古玩,潘家園的“前世今生”

到如今,人們提起潘家園三個字,恐怕首先想到的不是路、不是橋、也不是居民樓,第一反應也許就是那些“舊貨”,這三字兒早就成了古董文玩的代名詞!

注:插圖及封面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