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孔子世家》部分章節釋讀(一)(請注意註釋內容)

孔子適周的適什麼意思

[原文]4

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③。由是為司空④。已而去魯⑤。斥乎齊,逐乎宋、衛,困於陳、蔡之間,於是反魯⑥。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魯復善待,由是反魯。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⑦:“請與孔子適周⑧。”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⑨,一豎子俱⑩,適周問禮⑪,蓋見老子云⑫。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⑬,竊⑭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⑮,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⑯。為人子者毋以有己⑰,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於魯,弟子稍益進焉⑱。

[原文通釋]4

孔子家貧而且地位低,長大後,擔任過季氏家管理倉庫的小吏,入庫出庫計量沒有差錯;擔任管理牧場小吏時牲畜繁殖興旺。因此擔任了管理建築事務的司空。後來離開魯國,被齊國排斥,被宋國、衛國驅逐,在陳國和蔡國之間被圍困,在這種情況下返回了魯國。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們都稱他為“長人”而對他另眼看待。魯國又對他好了,因此返回了魯國。魯國的南宮敬叔對魯公說:“請讓我和孔子到周王室去。”魯公就給了他一輛車子兩匹馬,一名童僕跟隨著,到周王室學禮,據說見到了老子。告辭時,老子送孔子說:“我聽說富貴的人是用財物送人,仁義的人是用言辭送人。我算不上富貴的人,姑且用仁義人的名號,用言辭送您。這幾句話是:‘聰明深察受到死亡威脅的是喜歡議論別人的人,博學雄辯見多識廣使自身遭受困厄的是揭露別人罪惡的人。做兒子的要忘掉自己,做臣子的要忘掉自己。’”孔子從周王室回到魯國,從這時起來學習的弟子漸漸增多。

[註釋]4

①嘗為季氏史:擔任過季氏家管理倉庫的小吏。嘗,曾經,……過。史,一作“委吏”,古代管理倉庫的小官。

②料量平:入庫出庫計量沒有差錯。料量,估算計量,計算衡量。平,公平,精確。

③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擔任管理牧場小吏時放養牲畜繁殖興旺。司職吏,管理牧場的小官吏。畜蕃息,放養牲畜繁殖興旺。畜,動詞,養牲畜。蕃,繁殖。息,增多。

④司空:本指國家管理建築事務的官員,這裡指在季氏家擔任管理建築事務的主管。

⑤已而去魯:後來離開魯國。已而,後來,不久。去,離開。

⑥斥乎齊,逐乎宋、衛,困於陳、蔡之間,於是反魯:被齊國排斥,被宋國、衛國驅逐,在陳國和蔡國之間被圍困,在這種情況下返回了魯國。斥,排斥。乎,被。逐,驅逐。困,被圍困。齊、宋、衛、陳、蔡,均是當時的諸侯國。反,同“返”,返回。

按《史記》所說,這是孔子第一次周遊列國,按年齡推算,這時孔子才二十出頭,他的思想學說還沒有形成,居然就有這麼不平凡的經歷,不可信。孔子這段經歷,只有史記這麼說,詳細不可考,似與孔子五十五歲棄官去魯的境遇混淆在一起了。

⑦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魯國的南宮敬叔對魯公說。言魯君曰,對魯公說。“言”後省略了“於”。魯君,許多人認為此魯君為魯昭公。魯昭公,名姬稠,公元前542年-公元前510年在位。其間公元前517年(昭公二十五年)因伐季氏落敗,逃往齊國,先是寄居在“鄆”,後來又到了晉國,被安置在乾侯,一直到昭公死時,都沒有回國。

說南宮敬叔向魯昭公請示,與史不符。孟釐子卒於魯昭公二十四年春,是年南宮敬叔頂多十一歲左右,不可能與孔子一同“適周”,而昭公二十五年因“季平子與郈昭伯以鬥雞故”,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於齊”,此後直到死昭公也未回魯國掌政,昭公死於昭公三十二年。這期間一是南宮敬叔還沒有長大,二是魯國無君,不可能有“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的事情發生。“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最早也應該在魯定公元年,是年南宮敬叔二十歲左右,而孔子是年四十三歲。

魯定公,名姬宋,魯昭公的弟弟,公元前509年-前495年在位。

⑧請與孔子適周:請允許我和孔子到周王室去。與,同。適,到。周,實指周天子王室所在地,即當時的周王朝國都。如果聯絡《莊子·天運》說的“孔子行年五十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這句話,《史記》說的孔子與南宮适適周,應該是這次。

⑨一乘車兩馬:一輛車兩匹馬。一乘,一輛車。完整的一乘車本為四匹馬,因為這是民間私下活動,不是出使,所以就只給配了兩匹馬。

⑩一豎子俱:一名童僕跟隨著。豎子,童僕。俱,用作動詞,一起去。

⑪問禮:學禮,瞭解禮儀。

⑫蓋見老子云:據說見到了老子。蓋,原來,大概,相當於“據說”。雲,助詞。 這裡已經用了揣測的語氣“蓋……雲”,下面還是出現了真事一樣的孔子與老子的對話。

⑬吾不能富貴:我算不上富貴的人。能,算,達到。

⑭竊:自謙之詞,猶言“竊用”,“冒充”。

⑮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聰明深察受到死亡威脅的是喜歡議論別人的人。這是一個判斷句,句式的基本形式為“……者,……也”。近,靠近,接近,受……威脅。

⑯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博學雄辯見多識廣使自身遭受困厄的是揭露別人罪惡的人。博辯,博學能辯。危,危及,遭受困厄。發,揭發,揭露。惡,罪惡,醜陋。

⑰毋以有己:不要想著自己,就是“要忘掉自己”。

⑱弟子稍益進焉:從這時起來學習的弟子漸漸增多。稍,漸漸。益,增多。進,來。焉,兼詞,從這時。

司馬遷很有想象力,這個看似很有分寸的話是司馬遷編出來的。要注意,孔子三十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