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海:魯迅筆下清明節

孟祥海:魯迅筆下清明節

孟祥海:魯迅筆下清明節

“藥”本身就發人深省,什麼是“藥”?作者借清明華大媽給兒子上墳來巧妙地告訴讀者:小栓終究還是死了,儘管吃了“藥”——人血饅頭,但它到底不是拯救小栓的靈丹妙藥。

清明上墳這個節俗活動,一方面揭示了民眾對封建迷信深信不疑,卻深受其害,愚昧落後至極,只有死的結局;另一方面,至死都不能幡然覺悟的庸人們,什麼良藥才能醫治他們思想的頑疾呢?就連革命者的母親也不能理解,就更不用說別人了;她甚至寄希望於烏鴉,讓兒子顯靈……

假如小說缺少夏四奶奶清明上墳看到兒子墳頂的一圈花環這一特定的節日習俗,恐怕會削弱小說批判的力度和深度。因為母親尚且不能理解兒子死亡的含義,又何況是他人?

孟祥海:魯迅筆下清明節

墳是同樣地墳;死卻不一樣。所以,墳上開的花也不一樣。烈士的墳上,開著紅白的花,那是被鮮血染過的;而庸人的墳上,只有不怕冷的幾點青白小花,零星開著。革命者何其悲哀,老百姓何其不覺悟。魯迅抓住清明節祭祀的習俗,進一步深化了主題,引發讀者進入深層的思考。

在清明時節,再讀讀魯迅的小說《藥》,小說的深刻主題依然令人如芒在背,那清明節上墳特有的氛圍——冷峻與悲愴依然抨擊者讀者的心,魯迅的深刻也許在此:“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摘編自香港《大公報》

重讀魯迅

魯迅經典作品分享,挖掘魯迅當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