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是為了打秋風,該如何看待她的這種行為?

劉姥姥第一次進賈府帶的誰

劉姥姥有過三次進榮國府的經歷,80迴文本里詳細描述了兩次,第三次則透過巧姐的判詞可知主要是救巧姐。有人提出:如果沒有第三次救巧姐的行為,很難看出劉姥姥是個知恩圖報有情有義的人。尤其是她第一次進榮國府,完全就是衝著打秋風去的,其行為可定性為醜惡。

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是為了打秋風,該如何看待她的這種行為?

果真是這樣嗎?

其實,一個人的行為規律,是有跡可循的。如果事後才意識到,屬於不懂循跡的後知後覺,稍微懂得循跡去預知後果,則是先知先覺。比如孔子看到子路“行行如也”,就知道他將“不得其死然”。子路魯莽衝動,在當時的世道,必將死於非命。

同樣,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雖然目的是打秋風,但並非世俗意義上的打秋風。從她這一次的表現,便可看出她其實是個有情有義的人。

窮則思變,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劉姥姥的人生哲學。

世俗所理解的打秋風,又稱為“打抽豐”,意思是“因人豐富而抽索之”,通俗地說就是窮人巧借與富人或親或友的關係,向富人索取財物,並當成理所當然。

為了說明劉姥姥並非世俗意義上的打秋風,作者特意透過劉姥姥與女婿的對話來說明。

書中提到,“

因這年秋盡冬初,天氣冷將上來,家中冬事未辦

”。窮人家最怕冬天,因為在考慮吃飽之外,還要考慮取暖的問題。如果沒有提前準備好冬儲,就要面臨凍餓交加的困境。

面對此種困境,身為一家之主的王狗兒只會喝悶酒,“

在家閒尋氣惱

”。在這種情況下,劉姥姥站了出來,給劉狗兒指出了一條解決問題的途徑:去榮國府走動走動,找榮府的二太太,“

要是他發一點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們的腰還粗呢!

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是為了打秋風,該如何看待她的這種行為?

這就是劉姥姥積極的人生哲學:活人不能讓尿憋死,與其喝悶酒發脾氣,不如想辦法找機會。即使機會渺茫,也總該去試一試,萬一成功了呢?

或許有人會問:把向富人索取財物當成機會,這樣做真的對嗎?

沒錯,如果只看到這個角度,這與世俗意義的打秋風沒有什麼區別。劉姥姥想到去榮國府打秋風,有更深層次的考慮。

在劉姥姥看來,情感的維繫,不應因貧富的變化而變化。

劉姥姥想到去榮國府找王夫人,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二十年前,他們看承你們還好;如今自然是你們拉硬屎的,不肯去俯就他,故疏遠起來。

二十年前,王狗兒的祖父與王夫人的父親同朝為官,因為都姓王,便連了宗。那個時候,雖然王夫人家的地位比王狗兒家高,但王夫人家沒有看不起王狗兒家。後來王狗兒家落魄成平民,王夫人家也沒有因此而看不起他們,反而是王狗兒家自輕自賤,主動斷了來往。

這就是讀書人的清高,覺得自己窮了,再與富人來往會有攀附的嫌疑。可是

在劉姥姥看來,人與人之間的來往,不應因貧富的變化而變化

。今天是你落魄了,怕人看不起,是不是說明如果落魄的是對方,你會看不起人家?

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是為了打秋風,該如何看待她的這種行為?

這就叫將心比心,君子坦蕩蕩,我不會嫌貧愛富,我就認為別人也不會嫌貧愛富。何況,劉姥姥早已瞭解到,王夫人以前“

會待人的,倒不拿大

”,“

如今上了年紀,越發憐貧恤老,最愛齋僧敬道、舍米舍錢的

”,說明王夫人還是那個王夫人,不會嫌貧愛富。所以,斷了來往,關係疏遠,錯不在對方,而是自己太要面子。

這就是

劉姥姥的人情觀: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維繫,與物質條件無關

。我雖然物質上變窮了,但我的本質不變,我還是那個我,我相信你也一樣。所以,

物質條件的變化,不應該影響人情的厚薄

正是因為擁有這樣的觀念,她才會在賈府落魄之後,盡其所能,救下巧姐。

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是為了打秋風,該如何看待她的這種行為?

所以,我們不能把劉姥姥救巧姐的行為簡單地歸為報恩,這其實是她樸素的人情觀:互相幫襯、彼此扶持。你有我無時,你幫我;我有你無時,我幫你。這正是老子所說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落實到民間,就是互通有無,今天我跟你要點醋,明天你跟我要點醬油;今天我幫你看孩子,明天你幫我看老人;今天我傾其所有幫你度難關,明天你竭盡全力救我於危難。

這才是

劉姥姥去榮國府打秋風的真實目的:趁這個機會走動走動,把已經疏遠的關係重新建立起來

。正是因為帶著這樣的目的,所以她才會在豐收之後把一車新鮮瓜果送進榮國府,讓吃慣了山珍海味的太太小姐們“

吃個野意兒

”。這正是互通有無的體現:你家有的是銀子,卻不一定能買到“

頭一起摘下來的

”新鮮瓜果。世間不是隻有銀子金貴,而是物以稀為貴。有很多東西是錢買不到的,比如“

頭一起摘下來的

”新鮮瓜果,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情意。

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是為了打秋風,該如何看待她的這種行為?

看懂了劉姥姥的人情觀,就能看懂她進榮國府打秋風的真實目的,也能預知她將在賈府蒙難後有大義之舉,因為她本來就是個有情有義的人,把人情看得比什麼都重。

這也告訴我們,做人要像劉姥姥這樣,得意時不忘形,失意時也不必自輕自賤,只要自信本質純良,有情有義,就不會因貧富的落差而帶來心理壓力。

相關閱讀:

《紅樓夢》| 劉嫗打秋風,賈蓉借屏風,兩相對比,寫盡多少世情

《紅樓夢》| 劉姥姥眼裡的寶黛釵住所佈置,體現了他們的人生追求

《紅樓夢》| 把劉姥姥譏諷為母蝗蟲,黛玉對她的敵意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