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乎師,石可拜

師乎是什麼意思

友乎師,石可拜

友乎師,石可拜

一一讀李桂強先生書法新作

友乎師,石可拜

趙樸初《拜石贊》 李桂強書

不可奪,石之堅,

天能補,海能填。

不可侮,石之怪,

叱能起,射無礙。

其精神,其意態,

儼若思,觀自在。

友乎師,石可拜。

一一趙樸初《拜石贊》

友乎師,石可拜

米顛拜石圖

“拜石”是源於北宋“米芾拜石”的典故,米芾是北宋的書畫家,能詩文,擅書畫,其人崇尚奇石,見有一塊矗立的奇石,便頂禮參拜,並稱之為“兄長”,人們便將這塊石頭稱為“米顛拜石”。

趙樸老在寫這首“拜石贊″詩時說,“拜石”是我母親的筆名,我是為緬懷和紀念母親而用了這個名字並寫了《拜石贊》這首詩。《拜石贊》讚頌的是石頭堅忍不拔、堅不可摧的精神,不可奪、不可侮的高尚品格。這裡所讚頌的石頭,不是一般的普通石頭,也不是無生命的石頭,而是有生命、人格化了的石頭。正如詩中最後兩句:“友乎師,石可拜”,意思是說,這石頭是與我志同道合的朋友,應當拜它為師。

誠然,樸老寫的這首《拜石贊》,其寓意是對母親的深切緬懷、讚頌和報答。在這裡,樸老所寫的母親是無數母親中的一員,實際上,是對所有母親乃至全人類偉大母親優秀品質和高尚情操的敬仰、讚頌和報答。

友乎師,石可拜

趙樸初《拜石贊》 李桂強書

軍旅書法家李桂強先生,是趙樸初居士書法藝術的傳承人,他自幼習書,八十年代初入伍來到廣西邊防部隊,利用從事電影放映員工作的便利條件,結合本職工作苦練書法,逐漸成為軍內外知名的書法家。

縱觀李桂強先生的書風,自九十年代初至今,三十多年來變化很大,有一個從稚嫩到成熟再到老辣的過程。就一個階段而言,桂強先生的書法狀態也是很不穩定,體現在同一時期,好的作品特別精彩,不好的作品也確實很一般。其實,就書法創作而言,這才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的書法創作應有的狀態。

書法既是瞬間藝術,又是抒情藝術。一個藝術家在每一個瞬間的感覺、情感、狀態是不一樣的,怎麼可能創作出相同感覺的作品?如果一個書法家的作品千篇一律,看了一張、十張都一樣,後面的百張千張還有多大意義?這也就和計算機列印、印刷體區別不大了。

檢視當代很多的書法作品,在起筆和收筆的地方有很多“虛尖”,這是由起筆不藏鋒、收筆沒有收筆動作所導致的。這是書法創作的大忌。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含蓄、內斂、中和,強調養浩然正氣,如果書法藝術點畫的起筆不藏鋒、收筆不回鋒(或沒有收筆動作),整個字的真氣就散失掉了,作品中怎麼可能有飽滿、博大氣象。

李桂強先生的書法以行楷書擅長,長期臨習過王羲之、趙孟和蘇東坡,後又拜師趙樸老,字的體勢平穩端正,結構嚴謹,筆力勁健之中兼有一種雍容寬博的氣度,隱隱透出一種禪境,不是佛家然具佛家氣象。

書法作為一種情感寄託和內在修養的外化,而作為一種美的表現形式,又必然地會和人的精神相關聯。李桂強先生平易近人,性情曠達,謙謙君子,有儒士之風,讀其書法,從字裡行間亦見“書如其人”、“字如其人”。

桂強先生十分注重對書學傳統的研習,勤於筆耕。與其交流得知,他早期多以臨帖為主,筆法學蘇東坡較多,繼承了東坡居士字勢右斜而扁肥的特點;而後合以顏魯公字型的雄健、寬博,接受並踐行了米芾“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的用筆主張,近年來參以趙樸老用筆,最終形成了不激不厲、欹正相生,圓潤中常見挺拔,方正中微帶沉雄的趙體書風。

桂強先生創作的這首趙樸初《拜石贊》,筆無虛發,點劃到位,力透紙背。樸老渾厚華滋的書風撲面而來,讀之賞心悅目,令人愛不釋手。餘以為,從這件行書《拜石贊》,可清晰看到李桂強先生近年來書法創作的價值取向和追求,透過這件作品,讓我更多的讀懂了“阿牛哥″李桂強。

以上是讀李桂強先生書法新作的一點感受,可能言不達意,表述欠妥。在我的眼裡,桂強先生是一部長篇小說,要完全讀懂他不是件容易的事,留些遺憾也是件好事。

值牛年新春佳節,祝福李桂強先生書藝之樹長青,牛年開拓進取,牛氣沖天更上層樓。

( 2021。2。11 平吉於古端州)

友乎師,石可拜

軍旅書法家李桂強先生

李桂強,1963年1月生,廣東四會籍人,廣州夢墨齋齋主,軍旅書法家、收藏家,趙樸初居士書法藝術傳承人,是當代最具市場潛力書法家。2013年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共和國文化藝術終身成就獎″榮譽。中國書法藝術研究協會副主席,四會市政協第九、十屆委員,市書協名譽主席。現為北京《中國美術市場報》總編、副社長。有天津人美出版《李桂強書法作品集》(大紅袍)等個人專著12部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