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甘孜:藝術瑰寶龍燈石刻 格薩爾文化“專屬”工藝

板龍燈真的有用嗎

在甘孜,石刻藝術和唐卡繪畫一樣,源遠流長特色紛呈。以格薩爾王及其眾將、戰士的英雄傳說為主要表現物件的道孚縣龍燈石刻便是藏族石刻藝術中的瑰寶。

道孚縣東部的龍燈壩曾是格薩爾王征戰過的地方,這裡的格薩爾文化世代流傳、積澱深厚,且富有質地堅硬、品相良好的天然頁岩。龍燈人把傳統繪畫、歷史傳說和石刻工藝緊密融合,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龍燈石刻。千百年來,龍燈人像基因傳承一樣世代傳承著這門“專屬”工藝。

龍燈鄉拉日村的澤仁鄧珠是家族中第十代龍燈石刻傳承人。54歲的他親手創作的龍燈石刻作品超過萬件,其作品被北京文博館、西南民大博物館、青海熱貢藝術館、拉薩博物館等專業機構收藏。

澤仁鄧珠介紹,龍燈石刻要求嚴格,必須要在石質堅硬、板形良好、大小適中的天然頁岩上才能創作出精美的作品。

在工藝上,龍燈石刻極其講究,兼用直刻、斜刻等多種刀法,又注重磨刻、磨化的技術效果。

在工序上,一幅龍燈石刻的出爐必須要經過構圖勾線、刻制打磨、上色修飾等三道工序。構圖勾線就是依據板材的大小和人物構思進行畫面定位,然後先用鐵鑿或粉筆在板材上勾勒出畫面大致輪廓,再用描筆勾勒出畫面輪廓,相當於設計階段,是整個石刻中最細緻的工序。刻制打磨相當於施工階段,講求精準,一道刻痕在走向、長短、深淺、粗細上稍有偏誤都可能大大影響整幅作品的品質,這道工序最為耗時。上色修飾環節相當於裝修階段,首先要用白色顏料為整個畫面上好基色,基色幹定後才開始著彩,最後還要上保護層。

著彩有兩大講究:一是要遵循藏族繪畫的基本規範,多使用紅、黃、白、黑、綠5種色,一般不使用中間色,以形成鮮明對比;二是要忠實於《格薩爾王傳》以及其他經書、傳說中對於對應人物、器具、場景的具體描述,進行嚴格的“還原式著色”。(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