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牛人和高手比較,做事差別在什麼地方?

孝文且崩時誡太子曰出自哪裡

《資治通鑑》第15卷 漢紀七

漢文帝 後六年(癸未,公元前158年)

【原文】(可跳過直接看解析)

原文太長,可直接看譯文,也可以直接看解析。

【譯文】(可直接跳過看解析)

冬季,匈奴三萬騎兵入侵上郡,三萬騎兵入侵雲中郡,殺害和擄掠了很多軍民,報警的烽火一直傳到甘泉和長安城。朝廷任命中大夫令免為車騎將軍,率軍屯守飛狐;任命原楚相蘇意為將軍,守句注;命將軍張武屯守北地郡;命河內郡守周亞夫為將軍,駐紮細柳;命宗正劉禮為將軍,駐紮霸上;命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紮棘門,以防備匈奴。

文帝親自犒勞軍隊,到達駐紮霸上和棘門的軍營時,文帝一行人直接馳馬進入營壘,將軍和他的部屬都騎著馬迎送文帝出入。

接著文帝到達細柳的軍營,只見將士們身披鎧甲,手執鋒利的武器,張滿弓弩。文帝的先導隊伍到達,不能進入軍營。

先導說:“天子馬上就到了!”

把守軍門的都尉說:“將軍命令說:‘軍中只聽將軍的號令,不聽天子的詔令。’”過了一會,文帝來到,也不能進入軍營。

於是文帝便派使者持節詔告將軍:“朕想進入軍營慰勞軍隊。”周亞夫才傳達軍令說:“開啟軍營大門。”

守衛軍營大門的軍官向皇帝的車馬隨從說:“將軍有規定:在軍營內不許策馬奔跑。”文帝一行人便拉著馬韁繩緩慢地前進。

來軍營中,周亞夫手執兵器對著文帝拱手作揖說:“身上穿著盔甲的武士不能下拜,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陛下。”

文帝被打動了,面容變得莊重肅穆,手扶車前的橫木,向軍營將士致意,並派人向周亞夫表示,說:“皇帝恭敬地慰勞將軍。”完成了勞軍的儀式後離去。

走出營門,群臣都表示驚訝。文帝說:“唉!周亞夫才是真正的將軍呢!前面所經過的霸上和棘門的軍隊,如同兒戲罷了,那些將軍很容易受到襲擊而被人俘虜。至於周亞夫,誰能冒犯他呢!”

文帝對周亞夫稱讚了很久。過了一個多月,漢軍到達邊境,匈奴遠遠地離開了邊界,漢軍也就撤回來了。於是,文帝任命周亞夫為中尉。

資治通鑑:牛人和高手比較,做事差別在什麼地方?

【解析】

這就是“細柳觀兵”典故由來,歷史上因為這個事情,對周亞夫的評價有了治軍嚴謹一說。

當時,匈奴寇邊,雲中告急,關中震動。

漢文帝遣五路大軍防禦匈奴,周亞夫率領其一。

中途,漢文帝親自勞軍,遭遇了周亞夫這一遭。

從具體工作上,周亞夫做的非常到位。

但是對於和漢文帝這位領導的態度上,卻沒有做到滿分。

將這段材料細細分析一番,或許別有滋味。

周亞夫的行為

1.不聽天子令

漢文帝巡視其他四支部隊,直接進入軍營中。

唯獨在周亞夫軍營門前,遭了阻攔。

先導人員說明是皇帝要來,且皇帝來之後,依然不讓進。

守門的小兵更是說出了,

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這句話。

的確,在古兵書《六韜》中有提到:

“軍中之事,不聞君命。”

兵書是一家之言,就算真的,也相當於君臣之前的潛規則,並不是漢朝實行的制度。

這樣明晃晃的說出來,感覺就是非常不對。

尤其是,這話還是周亞夫自己在軍中說的,這樣到底想幹嘛?

2.不迎接

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

從做事的角度看上來說,漢文帝派遣的五隻軍隊是處於戰時防禦匈奴。

如此枕戈待旦,的確是盡職盡責。

這其中卻有一點沒說,既然帶著戰鬥任務,並且還紮營了,那麼自然會放出斥候在周邊。

如果說,其他四支軍隊,讓漢文帝直接入營,可以是治軍不嚴,也可以說是斥候發現了回報軍中,將領迎接天子。

放在治軍而嚴謹的周亞夫身上,就是斥候發現了有天子旗號隊伍接近,甚至已經回報周亞夫。

那麼,周亞夫既然知道了,還是不讓天子入營?非要等問清楚天子想幹什麼,自己才下令才開門呢?

這是在防著誰?怕劉邦奪韓信兵權再次發生?

而且,當漢文帝真的來到周亞夫軍營前,以及入營,周亞夫都沒有親自出來迎接。

如果不知道,還可無罪,既然知道了還如此,又是想幹什麼?

3.軍令制

壁門士請車騎曰:“將軍:軍中不得馳驅。”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漢文帝的隊伍進軍營,卻被告之不得在軍隊中策馬賓士,導致一行人等慢慢走。

這事,要分好幾個面看。

從軍令角度來看,或許是需要如此。

從小兵角度來看,他敢對這皇帝的人這樣說,就是把周亞夫放在了第一位,周亞夫的命令大過一切。可見平時周亞夫這個治軍工作深入到位。

從旁觀者角度來看,皇帝在周亞夫的軍營中都要按照周亞夫的規矩來辦事,的確給周亞夫漲了威風,更進一步樹立了周亞夫在這支軍隊中的權威。

4.持兵軍禮

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到了軍中,漢文帝和周亞夫相見。

注意,周亞夫是“持兵揖曰”,拿著兵器參拜,同時還說身穿甲冑,用軍禮。

的確,古代鎧甲穿在身上,行大禮不方便,於是有軍禮。

但是這感覺很奇怪,一下說不出,換個場景。

你們單位上現在抓作風問題,正巧你領導給你生活上幫了一個大忙。

本來你想感謝的,但是考慮到單位現在這個環境。

於是你給領導說:“領導本來我想感謝你的,但是單位現在抓作風,那就算了,我口頭上謝謝你。”

是不是很奇怪?兩者差不多。

的確行禮有困難,但是再困難也要做,對方接不接受是他的事,你不做卻是你不到位。

再來說說漢文帝的行為

1.天子為動,改容,式車

劉邦是上過戰場,數次差點連命都沒有,刀尖上舔過血的人,什麼陣仗沒見過?

漢文帝是太平天子,和他老爹劉邦不一樣。

進入周亞夫軍營,是為了勞軍,但是看到眼前:

“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

”將軍亞夫持兵揖曰“

多少有點發慌,萬一這周亞夫造反怎麼辦?

於是漢文帝,為周亞夫這種嚴謹治軍動容

,一改臉上表情,靠著車軾

(史記索隱:軾者,車前橫木。若上有敬,則俯身而憑之。)

發表講話。

為什麼動容?為什麼一改表情?為什麼要靠著車軾?

有沒有可能被震到了,強做鎮定?有沒有可能嚇的腳軟了,要靠著車軾才能立住身形?

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不排除。

2.皆驚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

出了周亞夫軍營後,隨行群臣大驚。

一方面是有之前四支部隊表現做比對,另一方面是周亞夫的表現。

驚訝什麼?

其一,周亞夫治軍嚴謹。

其二,周亞夫無禮。

其三,周亞夫軍中的軍隊權威,太盛!

3.連續誇讚

漢文帝又怎麼說的呢?

上曰:“嗟乎,此真將軍矣!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耶!”

這個表揚等於是把灞上、棘門軍批評了之後,再表揚了周亞夫。

灞上、棘門軍的將領會怎麼想?會怎麼對周亞夫,這裡你自己可以想一下。

但是,就當時場景而言。

周亞夫的行為的確有不合適的地方,但是比起抵禦匈奴者而言,倒是其次,所以需要表揚。

同時,表揚周亞夫,更是在告訴其他將領,學學周亞夫治軍。

不過,可不是學周亞夫如此對天子。

因此才會有,

“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耶!”

這個才是表揚重點。

4.人事調動

月餘,漢兵至邊,匈奴亦遠塞,漢兵亦罷。乃拜周亞夫為中尉。

周亞夫治軍嚴謹,把部隊經營的鐵桶一般。

戰時用用就算了,但是不打仗了就要立馬收回來,不能再放外面,否則真把軍隊變成周家軍。

而把周亞夫調任到中尉看似高升,負責京城防務工作,算是直接對漢文帝負責。

其實是把周亞夫放在眼皮子底下。

有朋友就問了,難道周亞夫在京城就不會把部隊經營成鐵板一塊?

你還別說,他真幹不了!

一方面,周亞夫在京城長安,皇帝能時刻看到他,真要這麼搞,立馬調走。

另一方面,難道皇帝不會向下滲透籠絡京城部隊的中層將領?

所以,讓周亞夫管京城防衛,但是他管的下面這些人卻是皇帝的人,周亞夫不過是代管而已。

5.死前安排

孝文且崩時,誡太子曰:“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

這是漢文帝死之前告訴漢景帝的。

如果有緊急情況,周亞夫可以帶兵。

反過來,如果情況不緊急,周亞夫就別帶兵了。

至於原因,上面的分析就是為什麼。

所以,為什麼在七國之亂平定後,漢景帝就以升任丞相為名收了周亞夫兵權。

所以,為什麼在《漢武大帝》中,專門有個橋段,是漢武帝劉徹為太子時,讓周亞夫帶著去軍營學習。

回來之後,劉徹向漢景帝表達了對周亞夫異樣的看法,其中含義就是覺得周亞夫在軍中威望太高。

之後,為了確定周亞夫是否可用,漢景帝搞了一出服從性測試,這個以後會講。

【啟發】

周亞夫的成功在於做事認真,一板一眼。

可惜,在做人尤其是對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後面再說)上,卻又欠缺了一些。

雖然你幹事的確是對的,但是領導感覺就是不舒服。

好在漢文帝能容人,還能用周亞夫,在漢景帝手上就未必了。

周亞夫的故事,也是我們的借鑑。

很多人在生活中、職場中做事就是如周亞夫一般,聚焦在把事情做好,卻忽略了做事中人的問題。

不是說這麼做不對。

而是不注意人的關係,雖然事情成了,人的積怨卻會落在你身上。

做事的時候,不會說你,因為你一心為公。

但是,事後場景變化,需求改變了,保不齊就要翻你的舊賬。

這次事情不爆發,卻說不準下次、下下次。

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專注做事而忽略做人者,不如意的原因。

能把事情做好、做到極致的是高手。

同時又能把做事過程中人的問題理順的,這才是真正的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