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預警期刊外,掠奪性科技期刊也需要警惕

oa期刊是什麼

隨著開放存取(OA)出版模式的興起,掠奪性科技期刊(Predatory Journals)的出現也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掠奪性期刊是指依託學術性的開放獲取,利用學術出版的黃金(作者付費)模式,以快速輕鬆地獲取利潤,為出版目的的期刊。OA期刊辦刊模式是作者支付論文處理費(APC),讀者免費閱讀論文,APC收費標準由出版社確定,幾百到幾千美金不等。因此,不乏有以賺錢盈利為目的OA出版社或期刊,少數OA期刊甚至沒有同行評議,來稿原文照登,並且向作者收取高額APC。掠奪性期刊最早由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的圖書管理員Jeffrey Beall於2010年提出,並首次首次公佈了一份“掠奪性OA期刊(Potential, possible, or probable predatory scholarly open-access journals)”列表,簡稱為“Beall’s List”。但因爭議太大,這個期刊列表並未公開太長時間。

掠奪性科技期刊的特徵包括但不限於:出版商隸屬於非專業機構,期刊未被知名資料庫收錄,自稱為業界領先期刊,多數人並不瞭解該期刊,文章質量底下,期刊網站非專業,未提供編委會成員名單或詳細資訊,期刊網站未提供地理位置,提供虛假影響因子、期刊網站充斥非學術性廣告,索取文章提交或處理費用,許諾快速出版,無版權政策宣告,期刊標題常帶有“國際”等字眼,與知名期刊名稱高度相仿,主編兼顧多種期刊,發表與其期刊主旨不相關的文章,主動邀請作者投稿等。如大家發現某期刊有上述多項特徵,可能需要警惕一下。

除了掠奪性期刊外,科研工作者還要警惕由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釋出的《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這是透過綜合評判期刊載文量、作者國際化程度、拒稿率、論文處理費 (APC)、期刊超越指數、自引率、撤稿資訊等因素,標識一些可能具備潛在風險特徵的學術期刊,囊括材料科學、地球科學、工程技術、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計算機科學、農林科學、生物學、數學、醫學和綜合性期刊等12個大類學科的65本期刊,其中醫學類的有26本,數量最多,生物學領域也有7本。預警期刊最多的是瑞士出版社MDPI,有22本,其次是SPANDIDOS出版社旗下有5本期刊上榜。這些預警期刊的收稿量一般比較大(年發稿量為500以上的期刊達80。0%,近一半期刊年發稿量超過1000篇。),大多數期刊(52份)存在撤稿事件,共撤稿717篇。有44份期刊發表的文章中超過30%來源於中國科研工作者。

掠奪性期刊的出現嚴重危害了科研誠信,其發展對科學研究、科學交流甚至科研人員的投稿動機均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並且會嚴重威脅開放獲取運動的健康發展。預警期刊名單的誕生是持續推進實現我國“科技強國”國家戰略重要的一步。科研人員一定要提高對掠奪性期刊的防範意識,同時避免踩雷預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