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來鳳和龍山有什麼關係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2020年,湖北省下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共有26個縣級市、35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常住人口5927萬人。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其中,來鳳縣來說,人口超40萬,隸屬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地處湖北西南,東南接湖南龍山、西南鄰重慶酉陽,東北與本省宣恩相交,西北與本省咸豐交界,素有“一腳踏三省(市)”和“湖北西大門”之稱。來鳳歷來是三省(市)邊區交通要衝和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史稱“川湖肘腋,滇黔咽喉”。地跨東經109°00′-109°27′、北緯29°06′-29°40′。在歷史上,來鳳縣這一建制始於清朝時期,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歷史了。

首先,來鳳縣隸屬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地域南北狹長,北半部東西稍寬,南半部東西偏窄,呈櫟樹葉形。武陵山餘脈分南北兩支成鉗型走向橫貫全縣,酉水河沿東部由北向南流經縣域。全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群山綿延,東南部多盆地平壩,全縣最高海拔1621。30米(大河鎮天山坪大尖山),最低海拔339。90米(百福司鎮金龍灘),平均海拔680。00米,縣城海拔458。25米,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平壩佔全縣總面積的78%。來鳳縣氣候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溼潤型山地氣候,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日照1400小時,平均溫度15。8℃,無霜期256天,氣壓16。2毫巴,相對溼度81%,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暖溼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熱同期特點。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就來鳳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楚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湖北省來鳳縣一帶屬黔中郡。漢朝時期,設立武陵郡,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一帶屬之。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來鳳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西晉建立後,該地區屬荊州武陵郡。南北朝時期,今來鳳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該地區隸屬於清江郡。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唐朝建立後,今來鳳縣一帶隸屬於施州這一建制。宋朝時期,設立散毛司,以覃野毛為散毛宣撫使司。元初,為柔遠州,後廢州為散毛洞。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升為散毛府,屬四川行省。至正六年(1346年)改為散毛誓崖等處軍民宣撫司。元末,明玉珍據蜀時,改為散毛沿邊軍民宣慰使司都元帥,今來鳳縣一帶屬之。明初,復廢司為師壁峒。洪武七年(1374年)五月,改散毛沿邊宣慰司,割其一半為大田所,屬四川重慶衛。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廢為散毛宣撫司,屬湖廣都司施州衛。永樂二年(1404年)五月置散毛長官司,屬大田軍民千戶所。永樂四年(1406年)三月,升宣撫司。清順治(1644-1661年)初仍為散毛宣撫司,該地區屬施州衛。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最後,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衛,今來鳳縣一帶屬歸州恩施縣。雍正十三年(1735年),廢散毛等七土司。乾隆元年(1736年)建立來鳳縣,屬湖北布政使司施南府。由此,對於來鳳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1736年,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歷史了。到了1915年,來鳳縣屬荊南道。1928年,來鳳縣直屬於湖北省。1979年12月19日,撤銷來鳳縣建制,設立來鳳土家族自治縣,隸屬於恩施地區。1983年12月1日,撤銷來鳳土家族自治縣,恢復來鳳縣建制,隸屬於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如今,來鳳縣隸屬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截至2019年底,來鳳縣總面積達1342。05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41萬人。那麼,問題來了,對於來鳳縣,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