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趙佶《文會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會圖是趙佶所畫嗎

宋徽宗趙佶《文會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會圖》軸,北宋,趙佶繪,設色絹本,縱184。4釐米,橫123。9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文會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描繪一群文士在池畔園苑中飲宴的情景。偌大的黑色方形漆案,設定在樹下,案上成組餐具與果食擺滿桌面。近處另有一群童僕在小桌上備茶。人物均神情雅俊、眉清目秀,器用、園景描繪細緻講究,應為徽宗朝畫院的精工之作。由畫幅上端兩側宋徽宗及蔡京題跋,可推測畫中影象應與唐十八學士《登瀛州圖》相關。雖然精緻華麗,卻仍流露文雅氣息,足堪代表宋徽宗對畫院的要求與成果,無論在畫作品質或研究價值上,均屬難得之重要畫跡。

宋徽宗趙佶《文會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文會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文會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文會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右上方為趙佶行書題詩:“題《文會圖》。儒林華國古今同,吟詠飛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畫圖猶喜見文雄。”左上方蔡京和詩:“臣京謹依韻和進。明時不與有唐同,八表人歸大道中。可笑當年十八士,經綸誰是出群雄?”蔡詩中的“十八士”,指的是唐太宗以杜如晦、房玄齡等十八人於文學館討論典籍的史事,響應了“儒林華國古今同”句中古今相同的文人逸趣,果真是知趣的臣子。

本軸右上角已多破損,在修補的過程中,某些筆畫因此殘缺或偏斜變形,字形上偶可拾得《唐人集王右軍聖教序》的遺風,如“華”、“詠”、“猶”等,而第四行的“圖”字,用筆方折厚重,尤其具有《集字聖教序》沉穩典雅的風範。可見儘管《淳化閣帖》蒐羅王氏尺牘多件,《集字聖教序》仍是北宋宮廷一窺王羲之行書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