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源頭之謎被揭開,出水口僅有碗口大,為何卻禁止人們靠近?

黃河發源於哪裡

引言

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哺育了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是中華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眾所周知,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傳統的農業型社會,黃河流域的氣候文化溼潤,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眾所周知,我國境內的先民們在遠古時期就來到黃河邊上繁衍生息,直至當代。

夏商直至宋金,黃河流域一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享譽世界的四大發明無一例外不是產於黃河流域。

即使隨著宋朝經濟重心南移之後,黃河流域依然是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心。

黃河源頭之謎被揭開,出水口僅有碗口大,為何卻禁止人們靠近?

▲奔騰不息的黃河近照

01

自古以來,甚多文人騷客為這條河流留下無數詩篇美句。“詩豪”劉禹錫曾用“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描繪黃河的大氣豪放;唐邊塞詩人柳中庸曾用“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描寫黃河的源遠流長;元朝散曲家更曾用“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描寫黃河的永不停息。

黃河是壯美的,是氣勢無雙的,怒吼的黃河是世人刻在血液裡的模樣。然而,黃河的源頭究竟在哪裡,古人有著太多的疑問,如此生生不息的黃河之水究竟從何處而來?

黃河源頭之謎被揭開,出水口僅有碗口大,為何卻禁止人們靠近?

▲崑崙山遠眺

02

封建古代,人們大多認為黃河的源頭在西域崑崙山。在神話傳說中,崑崙山是通天的神山,只有這裡才能衍生出奔流不息的黃河水,因此唐代大詩人李白才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感嘆。

古人受制於科技,無法腳踏實地的進行對黃河之源的勘探,直至清末,關於黃河源頭究竟在什麼地方,依然沒有真正的結果。現代以來,關於黃河之源的探索從未停下腳步,得益於科技的完善和發達,我們比古人更能一窺黃河源頭之謎。

黃河源頭之謎被揭開,出水口僅有碗口大,為何卻禁止人們靠近?

▲黃河源頭石碑

相關專家經過多方探索,在多次實地考察分析後,終於揭開了黃河源頭之謎。

黃河的發源地共由古宗列曲、卡日曲、扎曲三個部分組成,都位於青海一帶,在三處源頭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位於巴顏克拉山脈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

眾所周知,黃河每年會生產十六億噸的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泥沙在河水包裹下流盡大海,因此我們瞭解到的黃河水是黃色,“黃河”一詞名副其實。可實際上,黃河的源頭之水卻不是大家所熟知的黃色,而是清澈見底的薛山水。

黃河源頭之謎被揭開,出水口僅有碗口大,為何卻禁止人們靠近?

▲黃河沿岸豐收的居民

更為神奇的是,黃河的出水口僅僅只有碗口大小。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很難想象碗口大小的出水口會凝聚成氣勢磅礴的黃河。

為什麼清晰見底的涓涓細流會變成擁有億噸黃沙的黃河,許多人想要一探究竟。有人推測

是源於數千年來人類在歷史程序中的不斷破壞,才導致水土嚴重流失,使黃河在經過黃河高原、戈壁等地方時帶走了大量泥沙。

不過這樣的影響也是雙面的,經過多年大量泥沙的堆積,適合農業種植的沖積平原逐漸形成,帶給了當地人民不可估量的天然財富。

黃河源頭之謎被揭開,出水口僅有碗口大,為何卻禁止人們靠近?

▲黃河沿岸農業俯瞰(部分)

許多人在找到黃河源頭後都想親自前去看一看,去源頭朝聖,然而這是明令禁止的。原來,雖然黃河源頭僅有碗口大小,其周圍的大片荼毒含水量高,導致土質十分鬆軟,一旦踩踏上去,人們很有可能深陷其中。

而且,黃河源頭一帶,有天然的生態環境,許多動物會前往源頭處飲水。其中有兇禽猛獸,也有珍稀動物,人類的涉足會破壞這天然的動物樂園,對環境保護造成巨大的消極影響,因此,黃河源頭至今都禁止任何人靠近。

結語

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如今的黃河依然生機勃勃,川流不息,而印度的恆河卻早已汙染不堪,埃及的尼羅河不斷縮小。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只有持之以恆地保護生態環境,才能讓黃河繼續描繪那神奇又美麗的色彩。

參考資料:

《黃河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