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世人皆知,為何很少見其正面照?真相令人啼笑皆非

踏馬飛燕出自哪裡

四海盛讚銅奔馬,人人爭說金縷衣

——郭沫若

我國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經過時代的演變,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隨著考古技術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文物相繼問世,這些文物不僅有著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也極具觀賞性。所以很多文物都被陳列在博物館,以供更多的人領略它們的風采。

“馬踏飛燕”世人皆知,為何很少見其正面照?真相令人啼笑皆非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文物都應該是一本正經,帶著一絲沉重與莊嚴。不過有很多文物看起來,卻顯得有些可愛。

名字備受爭議

在眾多文物中,有一件文物可以說世人皆知,它就是

“馬踏飛燕”。不過對於這個名字爭議比較大,相對來說“銅奔馬”會更嚴謹一些。

眾所周知,這匹馬的腳下踏著一隻鳥,至於到底是什麼鳥,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從象徵意義來看,這隻鳥應該是雲雀。

“馬踏飛燕”世人皆知,為何很少見其正面照?真相令人啼笑皆非

因為在古代神話故事中,龍雀是鳳凰家族的成員,還被稱為風神。放在此處更能襯托出馬的速度,所以叫它

“馬踏龍雀”更為合適。

但是有一次郭沫若在蘭州看到

“銅奔馬”時,便將它定名為“馬踏飛燕”。因為他認為這隻鳥應該是燕子,因為燕子象徵著吉祥,好運,所以將其命名為“馬踏飛燕”更為妥帖。

不僅如此,郭沫若還

為此寫下了

四海盛讚銅奔馬,人人爭說金縷衣

的詩句。

之後

“馬踏飛燕”開始名聲大振,還成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馬踏飛燕”世人皆知,為何很少見其正面照?真相令人啼笑皆非

歷史淵源

“馬踏飛燕”出自秦漢時期,當時的中原國力強盛,威震四方。為了展現大漢的國威,便用銅鑄造了“馬踏飛燕”,來威懾其他少數民族。

相傳漢武帝時期,經常受到匈奴的侵擾,但是因為沒有好的戰馬,幾乎

屢戰屢敗

。漢武帝四處尋找,最終在

大宛國

找到了多匹

汗血馬

漢武帝心中大喜,將

天馬

的美名賜予汗血寶馬

,並寫下一首

《天馬歌》:

天馬徠,從西極,涉流沙,九夷服。

有了汗血馬之後的漢軍戰鬥力大大提升,這才有了

霍去病

馳騁沙場,

一舉打敗匈奴的壯舉。

因此,大家對

天馬

崇拜有加,便

把天馬製作成藝術品供奉起來。

“馬踏飛燕”世人皆知,為何很少見其正面照?真相令人啼笑皆非

如今,這件文物已經成為了國寶,它的出現也是一個巧合。當年生產隊正在挖防空洞,無意間發現了一座古墓。在古墓中,出現了很多文物,隊員們知道事情不簡單,於是立即上報給相關部門。

專家們聞訊後立即趕來,經過仔細勘測,發掘出大量文物,其中一件青銅馬最為吸睛。這匹馬造型獨特,三足騰空,一足踏燕,軀幹壯實,昂著頭嘶鳴,彷彿在飛馳中被定格,令人稱奇。自此,

“馬踏飛燕”終於重見天日。

“馬踏飛燕”的體積雖然不大,但是製作工藝精美,尤其從側面看,將馬的狀態展現得栩栩如生,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勇往直前的氣魄。

正面照不易示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在觀看這件文物時,看到的基本都是它的側面,很少能看到正面,這到底是為何?其實這個問題的真相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馬踏飛燕”世人皆知,為何很少見其正面照?真相令人啼笑皆非

因為

“馬踏飛燕”的正面照絲毫沒有了它原本的嚴肅,取而代之的是幽默、搞笑。彷彿是一匹馬在歪著頭,咧著嘴奔跑,還少了一條腿,看起來傻乎乎的,令人啼笑皆非。

不僅如此,它的背面照看起來也比較滑稽,相對來說,側面才是最完美的。沒想到一側一正差距竟然這麼大,難怪沒有人願意拍它的正面。

“馬踏飛燕”世人皆知,為何很少見其正面照?真相令人啼笑皆非

而且作為國寶,

“馬踏飛燕”展現的是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文物本身也更需要莊重得體。希望這件文物能更好

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目睹它的風采。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哦

“馬踏飛燕”世人皆知,為何很少見其正面照?真相令人啼笑皆非